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1894年:睡著的獅子為何沒醒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1 16:45:03


 
  日本自己也曾面臨列強的威脅,為什麼對東亞近鄰卻有如此的侵略性?

  當中國面臨西方列強入侵、亡國滅種的生存危機時,隔海相望的日本也遇到相同的挑戰,兩國對於西方的回應幾乎是同步的。在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上,日本把效法西方、“脫亞入歐”、政治改革列為國策,通過明治維新,消除藩封割據,完成了中央集權和君主立憲政體。又把海外擴張,以朝鮮為跳板,踏上中國大陸,繼而征服世界作為其發展的具體步驟。

  幕末時期,日本思想家吉田鬆陰提出“得失互償”的攘夷保國之策,主張在與歐美和好的同時,將失之於歐美者,取之於鄰國。吉田的這種主張,通過他主辦的“鬆下村塾”,影響他的弟子。而明治維新的許多重要政治家,如伊藤博文、木戶孝允、山縣有朋、井上馨,都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成為明治維新後日本的最高國策。

  日本方面,吞並朝鮮的戰略應該是很清晰的,這與清政府對比很強烈吧?

  日本很早就在作戰爭準備。甲午戰爭是日本挑起的。善於抓住機遇對外擴張,實現其國家戰略,是日本的特點。

  從地緣政治上講,日本要向外發展,無論北上亞洲大陸,還是南下海洋,都要解決朝鮮問題、琉球問題和台灣問題。有鑒於此,1869年新成立的外務省,主要為解決朝鮮問題,向日本政府提出並獲准通過了“日清交涉先行”的方針。1871年9月13日,中日兩國政府代表在天津簽訂《修好條規》和《通商章程》,並於1873年4月30日在天津交換了批准書。通過簽訂這個條約,日本第一次獲得了在亞太地區與中國的平等地位,並為打開與朝鮮的關係創造了條件。

  這時,日本國內“征韓論”盛行,並於1873年達到高潮。當時主持日本政府的西鄉隆盛,就是一個堅定的征韓派。1876年2月,日本強迫與朝鮮簽訂了不平等的《江華條約》,打開了朝鮮的大門,邁出了登上大陸的第一步。同時也否定了清朝與朝鮮的藩屬關係,開始打破了東亞“華夷秩序”。1882年又借口“壬午兵變”,與朝鮮簽訂《濟物浦條約》,取得了向朝鮮的駐兵權,並第一次向亞洲大陸擴張軍事力量。“甲申政變”失敗後,日本又與中國於1885年簽訂了《天津會議專條》,獲得了將來出兵朝鮮的依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