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即使作為一校之長,老舍也沒有宣布春節放假的權力。儘管政府企圖用行政手段來制止民間過年,但是老百姓並不買賬。於是,民間便出現了“禁令自禁令,過年自過年”的情景。
政府雖大力提倡國歷,可公歷新年,只有政府機關相互拜年,民間則冷冷清清。反觀春節時民間卻熱鬧異常,許多商人在春節時也關門謝客並貼上傳統的春聯。國歷在民間也處於非常尷尬的地位,社會日常生活還是沿用農歷。各軍政機關和學校對國歷是“表面上尚能遵用”,而商業結算、發付工資等一般社會生活均沿用農歷。
到了1918年,北洋政府也覺得這種違背民意的改革不太可取,終於開始允許春節放假了。
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中國實現了名義上的大統一。統一之後的國民政府顯然沒能吸取北洋政府的教訓,不僅重申春節不准放假,而且決定結束兩種歷法並行,欲徹底廢除農歷,以顯示其“革命”的決心。
1934年的春節是2月14日,2月13日正在清華大學讀書的季羨林在日記裡寫道:“明天是舊曆年初一,今天晚上就是除夕。對於過年,我始終擁護,尤其是舊曆年,因為這使我回憶到童年時美麗有詩意的過年的生活。”
1930年1月2日國民黨的《上海黨聲元旦特刊》發表《推行國歷廢除舊曆的工作》,也承認國歷推行艱難,“習俗相沿,積重難返”。鑒於此,1934年初,南京國民政府停止了強制廢除農歷,不得不承認“對於舊曆年關,除公務機關,民間習俗不宜過於干涉”。從此,民間又可名正言順地過農歷春節了。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