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生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河北在京津冀的格局中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其發展除了靠自身的努力外,還必須減少京津對河北的“虹吸效應”(編者注:所謂虹吸效應,是指中心城市強大的吸引力會將別的地方的投資吸引過來,從而減緩這些地區的發展。),這就需要從區域層面上去解決問題。
“京津對河北的‘虹吸效應’存在已久,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為什麼北京沒有像上海那樣有效地發揮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呢?”張永生說。
陳耀認為,上海對周邊地區在不同階段發揮的影響是不同的,經歷了一個由“虹吸效應”向“輻射帶動作用”轉變的過程。北京現在“大城市病”嚴重,說明已經到了抑制其“虹吸效應”的階段,這意味著城市的發展模式需要從過去的資源積聚轉向適當擴散。
“北京的‘虹吸效應’之所以存在,主要是由於歷史和行政的原因,北京積聚了大量的資源,而且在京津冀地區存在河北的資源向北京單向流動的問題,這就導致京津冀三地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張永生分析。
根據統計資料,京津冀三地發展水平差距懸殊,公共服務水平落差大。2014年,河北人均GDP僅為北京的40%和天津的38%,人均財政收入分別只有北京、天津的1/6和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北京的55%和50%,分別為天津的77%和60%。
同時,河北2014年的人均財政支出分別只有北京、天津的30%和33%,轄區內沒有一所“211工程”高校,2014年每千人口擁有醫療機構床位數和職業醫師數分別約為北京的1/3和2/3,平均受教育年限比京津落後2-3年。
“如果要縮小河北與京津之間的發展差距,那麼就要通過改革,提高經濟要素的流動性,促使要素資源在三地能夠多向流動,從而減少‘虹吸效應’。”張永生分析,如果要縮小河北與京津之間的公共服務水平差距,那麼除了依靠遷移一部分公共服務資源到河北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手段發展遠程的醫療和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在京津冀地區,環京津貧困帶問題突出,目前河北仍有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39個,大部分屬於革命老區,其中環首都貧困縣9個。
“這就要靠京津對河北貧困縣的結對援助,提高其自我發展的能力,這種援助在特定時期內是必要的,而且能起到不錯的效果。”陳耀建議。
京津冀為何30年未能一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