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智能手機領域發展多年,但手機廠商之間的專利戰爭卻從未停歇。日前,有關中興、華為向小米、OPPP等發“律師函” 指稱後者侵權的消息在業內引發熱議。儘管華為否認、中興回避。但可以預見的是,國產手機商對於專利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與此同時,小米等互聯網手機因缺少專利布局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軟肋。
騰訊科技報道,對此,一從事多年知識產權官司的律師對騰訊科技表示,“國內的專利訴訟這些年一直呈增長勢態,這和企業一直持續的專利申請量有直接關係。通信領域之前並沒有大規模爆發,也是因為專利儲備並不夠,且從判決來看相比國外實際效果有限。”
本土現狀
就含金量而言,專利數量毋庸置疑是彰顯企業知識產權實力強弱的最佳指標。在國內,手機專利數量最多的當屬中興、華為。
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中興通訊在全球專利擁有量超過5.2萬件,其中超過90%為發明專利,累計專利授權量已超過1.6萬件。
同樣,截至2014年6月30日,華為全球累獲專利授權38539件,90%以上也為發明型專利。此外,華為在170多個國際標準組織和開源組織,擔任180多個重要職位。目前,兩家共擁有全球約1/4的4G基本專利,其中包括了終端方面的專利。
除了中興、華為之外,酷派和聯想均長期積累了大量的相關手機專利。數據顯示,目前酷派有專利技術超4000項,同時海外市場專利技術申請已經超過了500項。
聯想則是通過併購策略為自己的專利儲備增益不少。年初斥資29.1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一次性獲得了約2000項的專利資源。今年四月聯想還收購了NEC在全球多個國家申請的超過3800項專利組合,涉及專利技術已廣泛用於智能手機的生產製造,這為聯想的智能手機業務進軍俄羅斯、印度等國際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力。
與傳統的手機廠商相比,一些新興的互聯網品牌手機在專利布局上明顯滯後。
以小米手機為例,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在專利檢索總量方面,小米共有1496項,不到華為、中興的十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