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贏還是浪費
對於“奧運場館進高校”的做法,錢勇剛覺得“是一個好的方針”,因為“年輕的大學生需要體育場館,國家在奧運會後不用為場館的賽後利用操心”。
李杰也認為,“這是一個世界潮流”,同時在我國體育設施總體落後、高校原有的體育設施無法滿足學生需求的情况下,“借奧運契機能使之得到提升”。
而在劉淑梅看來,建在高校裡的奧運場館除了能成為學生健身的場所外,“肯定還能在傳遞奧運精神和對學生的人文教育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不過,也有不同聲音,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林顯鵬就是其中之一。他表示,“場館建設時有不同的規格要求,不同用途的場館有不同的規格”。以鳥巢為例,“鳥巢就不是給普通老百姓玩的,修剪一次中心場地的草坪就好幾萬元,普通老百姓怎麼承受得起?”
在他看來,應“儘量控制”將奧運會新場館建在高校中的做法,畢竟“高標準的奧運競賽場館”與“給普通學生用的體育館”在前期投入和設施建設上都有很大的差別。“雖然新場館可能會為學生舉辦活動提供方便,但為奧運比賽而建的場館,在奧運會後往往要花大筆經費進行改建。”林顯鵬說,“北大的丘德拔體育館就是一例”。
林顯鵬認為,與其花大筆錢建設和改造,不如將錢花在別的建設上。他告訴筆者,美國專為普通學生和市民提供的“大學生娛樂體育中心”形式就“非常好”,投資相對少,卻能真正為學生和市民的健身、娛樂提供便利。從節約資源的角度來看,不用廣建場館,而是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場館”。
北京奧運會結束後,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曾對媒體表示,奧運會後高校中這些場館將能繼續發揮作用,被學生以及社會大眾廣泛使用。
對於歷届奧運會主辦城市來說,賽後如何經營管理奧運場館一直是個巨大的難題。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由於出現了10多億美元的巨額虧空,致使該市的納稅人直到20世紀末才還清這筆債務。而2004年雅典奧運會後,每年1億多歐元的奧運場館維護成本,讓希臘未來幾代人背上了債務包袱。
為避免出現類似危機,本届倫敦奧運會未雨綢繆,在離奧運會開幕還有4個月的時候,成立了倫敦奧運遺產公司。該公司主要處理奧運會遺產,尤其是賽後場館的利用。
從1896年至今,夏季奧運會已舉辦30届。在如何妥善利用奧運場館等奧運遺產等方面,一些主辦城市的做法為後來者提供了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