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5名特派觀察員昨天將中超第28輪5場保級賽的監督報告提交給中國足協。報告內容主要是觀察員從技術角度作出的賽況回饋,對比賽是否摻入消極元素暫無主觀論斷。輿論壓力下,中國足協對流言蜚語包圍的聯賽焦點戰給予高度關注,但在“弄虛作假認定標準”沒有寫入國內職業聯賽規範的今天,懷疑和流於形式的監督並不能幫足球界捕捉到潛藏的毒素。沒有司法介入,中國足協抗擊“默契球”力不從心。
觀察員只回饋賽況不作定性
10月12日,瀕臨降級的青島中能主場意外地大勝連克上賽季中超前5名的天津泰達,這樣一個結果引起足球圈及輿論界對泰達公平競賽精神的懷疑。而在前天泰達再度輸給另一支保級困難戶亞泰後,這種疑慮進一步加劇。
中國足協上周臨時決定,特派5名觀察員深入5場保級戰賽場。對於這樣一個舉動,足協有關人士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解釋說,“足協最起碼要拿出一個積極的姿態,來回應輿論對職業聯賽的質疑。指派觀察員至少可以從心理上給可能心存叵測的人以警示。”然而這樣一種姿態並沒有阻止比賽“應驗”預言。從昨天中國足協收集的5名觀察員的報告材料來看,其反映內容更多限於技術層面,對於比賽是否存在弄虛作假或消極比賽沒有明確論斷。
全運會“消極認定細則”值得借鑒
北青報記者從足協競賽部了解到,今年9月進行的遼寧全運會足球賽,組委會與中國足協聯手推出了一套“消極比賽認定細則”,用以抗擊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毒素”。競賽部主任戚軍對北青報記者解釋說,“該規定判斷全運會足球賽是否出現消極比賽的一個重要評判依據是,參賽選手做的技術動作是否符合足球的常理與規律。”
在全運會男足比賽中,遼寧隊與上海隊戰平“擠掉”四川隊,賽果與賽前外界的擔憂相吻合,本場比賽也成為依據上述規則評判的首個案例。雖然調查結果並沒顯示雙方有“默契”,但這樣一條鐵律無疑給整個全運會足球賽敲響了警鐘。在此後女足U18年齡組別中,上海與遼寧兩隊的交手沒有重複男足的“疑似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