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體系”切割促成特色模式
張遠和很多家長一樣,在盼望合理政策推行的熱情背後,還存有對改革阻力的擔憂——尤其涉及到體制方面的根本性變化,張遠並不認為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養工作,能順利由體育部門轉至教育部門,“遲早要變但不會很快就變,政策就是這樣,可能會用三五年逐步轉變,畢竟牽扯面太廣了。”
不過在很多學者看來,家長的擔憂有些“過時”,緣於全社會對足球的關注度益發高漲,涉及根本制度的足球改革已然勢在必行。
“我覺得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方面,完成從體育行業到教育行業的轉變,一點兒都不困難,或者說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關鍵在於大家是不是認真去做這件事,還是就把這事停留在口頭上說說而已,我想只要高層領導下決心完成這個轉變,轉變的速度會非常快。”首都體育學院副教授劉海元告訴記者,“首先這不是教育系統‘爭權奪利’,只是職能和權限的轉移,由體育系統負責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多少年了,現在所有的弊端都顯現出來了,多少專家和學者都在呼籲重新劃分‘體育’和‘競技體育’、‘職業體育’的定義,但每次一提到這個話題,無論是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都沒有足夠的發言權,所以如果許家印的提案能夠得到批示,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共同來促進這項職能的轉變,對中國足球的好處不言而喻。”
據記者了解,正如專家所言,教育部相關人士對於“接管”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重任已有“心理準備”,前提仍是旨在提高足球人口、讓足球成為校園體育活動重要組成部分——和體育行政管理部門相比,教育系統與校園聯繫更為緊密,並且在政策管理方面更具優勢:教育部門已有明確表態,完善校園足球定點學校招生考試政策,鼓勵校園足球定點學校按照規定招收有足球特長、運動成績好的學生和優秀足球運動員,保障定點學校體育教師、教練在職務晉級、評優表彰、工作量計算和勞動保護等方面的權益,而這正是多年來中國足球基礎工程坍塌的重要原因。
因此,中國足球舊有體系的剝離或許將從今年春天這份政協常委的提案開始,而教育系統負責普及發展、體育系統負責職業競賽的改進措施,也或將成為中國足球的“特色發展模式”。(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