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不久前,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籃球運動員姚明在參加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時,做了《取消賽事審批 啟動體育市場》的發言。姚明在發言中痛陳賽事審批制度的弊端,建議取消體育競賽審批,讓市場主體自由投資賽事。姚明為何提出這些意見?賽事審批改革動了誰的“乳酪”?記者專訪了姚明。本報今日起推出“關注賽事審批之弊”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審批造成賽事“兩極化”傾向
記者:你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賽事審批制度,為什麼會關注這個問題?
姚明:有一點我從運動員的時候就非常認同:賽事是一個舞台,這個舞台搭建好了,就可以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運動員。而搭建好這個舞台,要包括賽事管理運營的理念、執行、競爭環境等要素。我認為,賽事審批制度的存在,使得競賽市場無法形成良性競爭的環境。
據我瞭解,賽事審批在各個項目中普遍存在,市場主體投資的商業賽事、友誼賽也不例外。企業辦個青少年三人籃球賽要籃協審批、地方上辦個40人以上的象棋賽需要審批。如此種種,也影響到優秀運動員培養的規模和效果。
記者:就是說,在構建良好賽事體系的過程中,賽事審批成為阻礙發展的一個環節?
姚明:的確,賽事審批造成了當前賽事的“兩極化”傾向。我們看到,其中“一極”是大量資金投入到大型賽事之中,比如奧運會、全運會、職業聯賽等,這類精英賽事的參與人群小而觀賞人群大。另外“一極”就是完全公益或者微利的賽事活動,參與這類活動的人看起來很多,但由於組織比較簡單且難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體系,造成參與者的“粘性”不強,運動興趣、運動技能的提升都有限。
而“兩極”的中間段,就好像金字塔的中間層。從體育產業的角度看,這是市場吸引參與人群最多的一塊;從運動員培養的角度看,這是成長中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現在,這一塊存在很大的空白或者說缺失,大量中小型賽事由於邁不過賽事審批這個門檻而被放棄。
管理部門“自由裁量權”太大
記者:你在發言中談到,體育管理部門在賽事審批中收取不菲的審批(管理)費用,卻並不提供實質性的服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權力尋租”。這是否阻礙了“中間段”賽事的培育和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