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成爾恒僅學了一個月跳水。像他這樣被臨時抓差的還有河北隊的張秀偉等選手。到了北京後他們才知道,培訓班雲集了包括梁伯熙、黎振德、杜度等國內幾位跳水精英,總共27名運動員。在這個難得的向前蘇聯專家學習的培訓班期間,他們每天上午進行陸上專項練習,內容包括技巧、芭蕾舞基本動作、柔韌、力量和模仿動作等,下午進行水上技術訓練。
相比能做出幾周動作的梁伯熙等知名健將,成爾恒已經23歲了,不算年輕,除了擁有3歲起就隨當船民的祖父母上船下江的好水性和好身體外,練習跳水的時間只有一個月,在學員中屬於“菜鳥”。他沒有技術,有的只是勇氣和善於學習的激情。每次教練指導動作,他總是第一個出來嘗試,儘管水花四濺,依然博得了大家熱情的掌聲。
這位前蘇聯教練此前還在北京舉行了全國跳水裁判員和教練員培訓班,同樣是上午講課,下午示範,國內有58名教練接受了培訓。
這一批接受前蘇聯專家培訓過的教練員、裁判員和運動員不足百人,卻燃起了中國跳水蓬勃發展的星星之火,為中國跳水的今日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窮二白的起步
成爾恒帶著一腔熱情回到了南京,身份變成了江蘇隊運動員兼教練員,奉命和輔導員以及教練員許泉瑞組建備戰1959年的首屆全國運動會的跳水隊,為建國10周年獻禮。不巧當年冬天南京天降大雪,沒有合適的室內場館,江蘇隊只能到廣州“海角紅樓”游泳場去訓練。
“海角紅樓”,多麼富有詩意的名字;那時候的廣東隊是中國跳水的標杆:獨特的天然環境、先進的訓練條件、擁有全國唯一的彈網,已經培養出梁伯熙等名將,吸引了包括遼寧、上海、湖北、河北等地方的隊伍到此訓練。大家的口號是“向廣東老大哥學習”。
當成爾恒率領的第一批18位“勇士”歷經周折抵達目的地後,全都傻眼了:所謂海角紅樓游泳場,不過是坐落在珠江中的一個江心洲;游泳池,不過是用木栅欄在江水漲潮的沙地裡攔出了九塊窪地,用一片片木栅欄圍起來的1米深江灘。溯風掀起浪花,搖晃著的木制跳台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當年的廣州氣溫降到了6攝氏度,水溫不足12度,小潮時江水渾濁極了,上面漂著爛菜葉、香蕉皮還有糞便……手插進江中試水溫,運動員凍得不僅僅是手,而是透心涼。
住宿的地方是用紅色油布臨時搭起的漏風帳篷,床鋪用木板和稻草堆滿。隊員們每天都要打無數個噴嚏。幾個歲數小的江蘇隊員一見到這麼惡劣的環境嚇得要回家,夢中都在哭喊著叫媽媽。
“不管條件多麼艱苦,我們來了就是要學會跳水,並且要跳好!”年輕的成爾恒在老教練許泉瑞的帶領下,和隊員們開始了近乎悲壯的衝擊歷程。
成爾恒和幾名略識水性的隊員組成救援組,首要任務是教會隊員游泳。很多隊員開始在江邊的冰冷泥漿水中學習,刺骨的寒風吹來,即使渾身凍得僵硬,他們也是拼命地打腿,泥漿飛濺,一個個渾身是泥,分不清是男是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