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支一窮二白的隊伍,在半年後的一級、健將級選手全國比賽中,兩人接近了健將水平,團體總分進入全國前10名。後來在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中,兩人成為運動健將,團體總分第五名,實現了成爾恒詩中“海角紅樓夢飛躍”的目標。
成爾恒沒有贏得全運會個人獎牌,但是為江蘇隊的團體總分貢獻了力量。後來,他成為江蘇跳水隊的一名教練,南京體育學院的跳水專家,並在90年代成為中國唯一的跳水雜誌的主編、編輯和撰稿人。他的女兒在父親的影響下,也從跳水運動員成為了教練。
直至今日,成爾恒只要在自己的地盤上--南京體院的游泳跳水館裡,他一定會亮出當年的招牌動作——從3米板上跳幾個“飛燕”躍入水中。他的每一次跳水都會引起旁觀者嘖嘖稱讚。殊不知,這是他50年來鐘愛跳水的一種表達,這是他對中國跳水歷史的一種回顧。
當然,1959年全運會上最出風頭的是廣東隊,他們贏得了大部分跳水項目的勝利。
還有很多年輕的跳水運動員在首屆全運會上嶄露頭角,比如14歲的北京小丫周希洋才練習跳水一年多,就爆冷擊敗了廣東隊連續獲得5屆全國冠軍的梁秀英,一舉奪得女子跳板冠軍。此外還有13歲的湖北小將鄧承中,14歲的曾昭美、胡德美,15歲的黃秀妮,解放軍隊16歲的杜度,17歲的陳傳尚等人也都表現出了超人的天賦。
在中國跳水的“石器時代”,這些人是最耀眼的星光,各地方隊的艱苦奮鬥歷程則是中國跳水的最寶貴財富。(來源: 新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