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在全運會上拿到好成績,決定了一支隊伍的地位。”奪得本屆全運會女子排球16至19歲年齡組冠軍的山東青年女排主教練辛春生,對此體會很深,“我們這支隊伍早在2008年前就成立了,隊伍的主要任務是備戰2017年全運會,因為到了2017年,我們這撥小孩正好到了當打之年。作為二線隊,我們本來並不受重視。但到了2010年,全運會增設三大球青少年組比賽的決定出台了,我們這支青少年隊伍的受重視程度立即與成年隊平起平坐。”在本屆全運會奪冠之後,山東青少年女排在體育局的地位更可能壓過成年女排,教練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地位的提高意味著隊伍在經費、人員、後勤和醫療等方面能夠得到更全面的保障,教練手中的權力也會更大。
全運會成績決定著一支運動隊是過好日子還是過苦日子,甚至決定一支隊伍的生死存亡。作為隊伍的教練不得不為自己和隊員盤算,有時候只能鋌而走險。遼寧小輪車隊此次如願奪得金牌,但甘肅隊卻橫遭厄運。只要“全運至上”的遊戲規則不變,下一屆,不知遼寧隊會不會又遭其他隊伍的“黑手”。
地方體育局長及官員的無奈
“沒有全運會,各地不投入,不培養運動員,還怎麼搞競技體育?”在一位西部省份的體育局長看來,即便對全運會罵聲一片,自己也背負了不少壓力,但目前的中國競技體育仍離不開全運,“我們西部省份再奪多少金牌也比不過東部的體育強省,所以淡化金牌也是我們要改變的方向之一,先踏實抓後備人才的培養,加強學校體育,我們才會有更多人能走上全運會甚至奧運會的賽場。”即便深諳體育的根基,但描繪了遠景之後,該體育局長依然奔波在去往各個奪金點的路上,這樣的“明知故犯”也是一種無奈?
上海體育局局長李毓毅曾表示,只要運動員的成績比以前進步了就行,“金牌當然要努力去拼,但是我們也不是看得很重,只要在比賽過程中努力了,什麼結果都能接受。”但對於很多財政收入並不富庶的省份而言,投入就希望能看到產出。此前那位西部的體育局長表示,“每一分錢都很珍貴。錢要花在關鍵處,尤其是對競技體育的投入,往往在體育經費裡占比例最大,但如果在全國性的大賽上顆粒無收,還會產生一大批需要安置的退役運動員,換了誰都會斟酌一下。而且,在這種境況下退役的孩子,誰還願意扶持呢?但人家付出了那麼大的精力,有點兒要求也是正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