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中國的比賽目的在於宣傳旅遊和辦賽城市,而不是自行車運動。
從環京賽開始,大大小小的自行車比賽在國內遍地開花。但黃選錦認為,大部分比賽的目的在於宣傳旅遊和辦賽城市,而不是真正的宣傳自行車運動。“中國的業餘賽事每年有300場到400場,但大多數都是政府的主導行為,並沒有宣傳自行車比賽。”即使是走過十屆的亞洲頂級賽事環青海湖公路自行車賽。十年間,中國車手連一個賽段冠軍也沒有拿到,其他級別稍低的環太湖、環崇明島等比賽也有不少,但比賽結束之後,宣傳自行車運動的效果並不明顯。
除了推廣不利,職業車手選材的局限性也讓真正職業車隊發展步履維艱。2012年成立的中國首支UCI頂級車隊——卓比奧斯車隊,由兩名香港商人出資,建隊的目標是五年打造一只環法的中國車隊,但卻在建隊2年後默默解散。
去年環京賽期間,車隊經理愛德華•比蒙就向記者透露車隊解散的原因,“目前來看,中國車手整體水平不高,但更主要的原因是還有很多車手我沒有機會看到。很多時候,車手還有兼顧省隊的比賽,這樣就無法保證他在車隊中的訓練,按照正常情況,我們需要在歐洲拉練半年以上。”當時,隊中多名車手還面臨著全運會的任務,甚至要從公路自行車改練場地,對此愛德華也十分無奈,“我們在一起兩年,出國參加比賽他們練得很好,掌握了職業車手的思維,但他們要回去參加比賽,我也沒有辦法阻攔。”
與國外的選材方法不同,國內自行車選材十分狹窄。黃選錦告訴記者,成為職業車手的前提是你需要在UCI(國際自盟)註冊,但在國內只有專業體制下的車手才有機會獲得UCI執照,業餘車手無法跨越這個門檻,因此水平再高也無法效力職業車隊,這就造成了選材的狹窄。
【模式】打破專業和業餘的藩籬,是擴大中國職業自行車人口的第一要務。
對於國內職業車隊發展的現狀,愛德華•比蒙的建議是:“走出去,請進來”堪稱萬能模式。
一方面,優秀車手應該多去參加國外高水平比賽,這對提高車手的成績和競爭力很有幫助。另一方面,引進外國優秀教練的先進經驗和車隊的管理模式也勢在必行。只有把兩方面結合起來,中國職業車隊才可能良性發展。
此外,最關鍵的是改變體制的束縛,黃選錦以法國自行車的選材為例,“法國自行車分五個級別,五級最低,依次上升。業餘車手開始只能參加五級比賽,但積累積分和比賽歷程後,就可以獲得升級機會,如果能夠升到一級法國自行車協會就可以幫你申請UCI職業車手的執照,有機會成為一名職業車手。”在他看來,打破專業和業餘的藩籬,是擴大職業自行車人口的第一要務。(來源:《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