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寧夏:公共自行車近一半丟失或被霸占
本來是為群眾出行提供便利的公共自行車,卻變成了“私家車”。有的被裝上了嬰兒座,有的變成了“殘疾車”。近期,記者調研銀川市公用自行車使用情況時發現,誠信缺失與部分市民素質不高,讓這項利民環保的舉措遭遇尷尬。
“眼看著停靠點的自行車一輛輛消失”
記者在銀川市廣場東路邊的寧夏圖書館路段看到,3處公共自行車停靠點的44個車位上,只停了11輛自行車。“今年一直就這麼幾輛車,冬天騎車的人少,按理說應該停的比夏天多,卻不見有人還回來。”片區環衛工王小花說。
在一處停靠點,竪掛著的4輛自行車中,有一輛沒了車座。“這輛車是前兩個月被還到這裡的,不知道車座去了哪兒。原本來圖書館這邊的人用車子挺方便,可有些人卻搞破壞,甚至據為己有。我在這個片區好幾年了,眼看著停靠點的自行車一輛輛消失。”王小花不無遺憾地說。
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越來越多,交通擁堵問題接踵而至,不少城市倡導低碳生活、綠色出行,建立自行車公共租賃系統、解決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難題勢在必行。
為探索綠色公共交通發展模式,從2012年8月起,銀川市啟動實施了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並於2013年4月投運首批公共自行車亭。一處處新型的公共自行車站亭,逐漸出現在銀川市民的視線中,方便了市民出行。
本是政府提供的一項公共服務,卻不知從何時開始,無辜的自行車連連慘遭“毒手”。有的沒了車座,有的沒了車把,有的乾脆換了顔色加了自家鎖成了“私有財產”。運行3年多來,銀川市公共自行車“遍體鱗傷”。
受傷的不僅是車,車亭也遍體鱗傷
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可由於自行車是公共設施,很多人並不愛惜。“受傷”的不僅是自行車,車亭也難逃被破壞的命運。由於部分市民缺乏誠信意識、人為故意破壞、用後不及時歸還等原因,導致車亭玻璃被砸、卡槽內插木棍、門無法打開、無車可租等現象出現。
不久前,銀川市市政管理處協同寧夏環通公共交通服務有限公司專門組織工作人員,每天分3組在銀川市興慶區各小區尋找長期“離家未還”的公共自行車,僅一周的時間就找回64輛。
據介紹,這些公共自行車大多在小區內散放,還有一些停放在餐館門口或路邊。車輛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車筐被卸掉、車閘斷裂、車鈴脫落,有些自行車被加裝了後座架或加了鏈鎖、U形鎖,更有甚者將車輛噴塗了油漆,遮蓋公共自行車字樣或改變車輛原本顔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