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過程,跑步的速度是關鍵,我要在音樂結束之際將主火炬點燃,不能早也不能晚。開幕前兩天,我看了一次彩排,按照擬定的路線走了一圈。我反復地計算著時間、距離,場地一圈是400米,上台階需要約1分鐘,還要留出20秒左右的時間展示火炬……我需要以每分鐘約100米的速度跑完最後一棒。經過幾次練習,開幕式上我跑得比較成功,那是我第一次做火炬手。到現在,我已經擔任了近10次火炬手。相對而言,以後幾次跑火炬的過程就顯得輕鬆一些了。
事實上,亞運會開幕式點火後,我在比賽中的壓力很大,生怕有閃失。還好最後結果不錯,和1986年亞運會一樣,我拿了4枚金牌。
那個時候,我們很重視亞運會的成績。人們現在的認識和那時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如今,中國的很多項目都具備了很高的競技水平,備戰奧運才是國家隊的主要目標,而“亞運爭金”的口號已經越來越弱化。亞運會就像是一次選拔或練兵,更側重于鍛煉隊伍、培養新人。
張燮林:有境界才能有佳績
北京亞運會女團比賽,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場女雙較量。此前,我們跟韓國的兩場女單大比分戰成1∶1。女雙開始後,比分交替上升,咬得很緊。其間,韓國隊員打了一個擦邊球,裁判和喬紅都沒看到,而鄧亞萍立即向裁判示意是個擦邊球,此舉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這個擦邊球很關鍵,若是不認,我們很可能提早奠定勝局。最終我們輸了這場女雙,但我還是非常高興,因為亞萍在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這又要說到另外一件事。
1989年,亞萍剛進國家隊不久,去菲律賓參加亞乒賽。决賽時她與隊友李惠芬遭遇。關鍵時刻,李惠芬打了一個擦邊球,她自己沒有看見,裁判員和我也沒有發現,最後鄧亞萍得了冠軍。
可是,這個擦邊球被香港隊的一位教練看到了,告訴了我。比賽後,我找到鄧亞萍,問她是不是擦邊球。她低下了頭,輕聲說:“我太想贏這場球了!我能進國家隊不容易。”
當時,我對她說:“這件事我不怪你,說明你在體育道德方面還需要提升。你現在找李惠芬道歉,然後寫書面檢查。”鄧亞萍立即找到李惠芬,誠懇地認了錯。
可以說,正是這件事,鄧亞萍開始成熟。亞萍的身體條件比一般運動員差,但成績特別出色。除了她訓練非常刻苦,思想品德修養的提高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思想品德修養的高低,表面上看與比賽的勝負沒有什麼關係,但它會熔在技戰術和心理素質當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高水平運動員之間的較量,勝負往往就在幾個球上,有時候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修養,因為這能使運動員保持心理平衡。
如今,中國女隊還沒能出現中流砥柱式的球員,我想除了要繼續磨礪球員的技戰術水平,也應在提升她們的思想境界修養上下功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