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輝九區24幢建於上世紀70年代,磚混結構住宅樓,5層樓,2個單元,共65套房。這65套房都是小戶型,大多是三四十平方米的小房子。2016年11月,這幢房子被鑒定為D級危房,傾斜率達25‰,意味著房子不能住人了,隨時有倒塌的危險。
下城區啟動緊急避險預案,為24幢量身定制了拆複建方案。
今年6月,蛻變後的朝輝九區24幢交付使用,如今拿到房子的居民有些已經入住,有些正在進行裝修。
“在拆複建過程中,考慮到房子位於低窪積水區域,我們通過技術手段做了架空。挖開原基礎後,還針對地下水豐富問題,重新組織地勘,多次討論決定以埋設鋼護筒的方案進行樁基施工。”下城區住建局危改辦負責人方仁傑介紹。不僅如此,在不改變面積的基礎上還將房屋格局做了優化,將衛生間做進房間內,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
下城朝輝九區24幢如是,上城區饅頭山亦如是。
通過2015年的綜合改造,饅頭山區塊480棟建築以及道路、綠化、水電管線的同步整治,昔日“臟亂差”華麗轉身為富有南宋韵味的風情小鎮。
杭州城里,那些曾經晦暗的老舊角落就這樣一點一點被重新擦亮。
其實,在對待危房上,杭州還針對房屋信息缺失,安全隱患難以及時發現的問題,在排查和信息采集的基礎上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信息數據庫和管理平台,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為房屋安裝結構變形數據采集儀和傳感器,實現了房屋安全狀態的智能預測預警。
住保房管部門的數據顯示,從2012年以來,杭城里共有1355幢C、D級危房得到治理,400餘幢未達到危房標準的房屋得到監控、3600萬平方米老舊住房得以改善,最重要的是曾經居住在危房舊房里的人們,生活不再與從前一樣了。他們的生活變得舒心暢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