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以改革牽引高質量發展“兩只鳥論”的浙江實踐
http://www.CRNTT.com   2018-02-28 10:32:50


 
  進退之際的勇氣——

  關鍵時候祭出關鍵一招

  “兩只鳥論”從何而來?來源於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火熱實踐。

  步入新世紀的浙江,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刻”。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原所長卓勇良長期關注和研究浙江經濟。在他的印象裡,浙江經濟這趟高速行駛了20多年的列車,在2000年前後,速度逐漸慢了下來。

  速度放緩的背後是一系列變化:資源要素禀賦、自身發展狀態、國際市場需求……浙江發現,原先熟悉的那種發展模式,正遇到越來越多的麻煩。

  “照目前的批地速度,浙江再過幾年就無建設用地可批了。”卓勇良回憶,那時候,他在基層調研,經常聽到地方幹部發出這樣的感嘆。

  率先發展的浙江,最早遇到了缺地、缺電、缺水的窘境,要素瓶頸讓發展難以為繼的警告正在變成嚴峻的現實。

  一方面資源要素緊缺,另一方面,資源要素大量消耗。2003年,浙江規模以上製造業的增加值率只有22.8%,低於韓國2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只有每人5.98萬元/人,這一水平只是美國1995年的7.4%。

  那時,最令人揪心的還是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2003年,浙江每創造1億元GDP需排放28.8萬噸廢水,創造1億元工業增加值需排放2.38億標立方米工業廢氣,產生0.45萬噸工業固體廢物。

  在國際市場上,浙江產品也承受著重壓:2002年以來,浙江遭遇美國、印度等10多個國家提起的“兩反一保”調查數十起,從打火機、軸承、眼鏡、紡織品、茶葉、家具到鞋類,幾乎涉及了浙江全部大宗出口商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