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帶新 攜手破題
助力偏僻山村變旅遊勝地
大羅山的南麓,坐落著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山村——陳嶴村。
這裡曾因田少地偏,設施落後,早年致力於發展電鍍產業,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水越來越臟、環境越來越亂,連帶著經濟發展也越來越慢。
2005年,擺在新上任的陳嶴村黨支部書記陳眾芳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個難題:每年村集體收入只有20多萬元,支出卻有40多萬元。而更讓他一籌莫展的是,村兩委鬧不團結,讓他的工作幾乎開展不下去。
“當時一開會,村兩委不是拍桌子,就是吵架。”談起當時的舉步維艱,陳眾芳至今仍感觸很深。好在,前任書記董篤權及時支持了他,在他的牽線、鋪墊下,陳眾芳真正體會了“做事必須先低人一等”的道理。
上任的第一年,陳眾芳找村幹部談話就不下幾十次。村兩委中有的幹部“手太長”,他第一時間立馬處理;村兩委間發生利益糾紛,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村民一旦有不滿,他帶著村兩委一起上門做工作。短短一年間,曾經的隊伍,有了完全不一樣的風貌。
以環境整治為突破口,陳嶴村將原先污染嚴重的企業搬離了村子,解決了“青山白化”問題,並靠賣水賺到了“第一桶金”。之後,憑借村兩委的集體智慧,村子快速完成了舊城改造、宗祠改建等工作,華麗蛻變為旅遊度假風景區,村民的年人均純收入也由過去的4700元提到了現在的3.3萬元。
沒有請客吃飯,沒有分香煙發紅包,沒有四處討人情,但陳眾芳的村黨支部書記卻一當就是四屆。而在他的背後,董篤權也陪著他一起走過了這風雨兼程的十二年。一代幫著一代,一任接著一任,這也許就是一個小山村基層組織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秘密”吧。
學幹一體 實戰歷練
以制度建設鍛造鐵軍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