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政府設有14個行政部門和若干獨立機構,其中14個行政部門中的人類健康事務部、農業部、財政部和運輸部中有負責管理產品質量的部門;獨立機構中的環境保護局、聯邦貿易委員會負有管理相關產品質量的責任;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是國會為保護消費者免遭因消費品質量問題造成傷害而設立的專門負責消費品安全的獨立機構;美國海關和其他部門合作負責檢查進口產品的質量。聯邦政府質量監督部門的工作目的是阻止不合格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避免對消費者造成傷害。為此,他們首先是制定標準和規範,其次是對製造商進行宣傳和指導,而後嚴格地按照制度對各種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管理,及時發現市場上銷售的不安全產品。
對於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不以罰款、沒收為主要目的,處理的手段主要是自願收回,同時通過各種渠道廣泛發布信息,這是使違法消費品撤離市場快而有效的方法。對於不接受自願收回、有意製造不合格產品的製造商,則給予嚴厲的行政處罰或對其起訴,追究法律責任。
在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上,聯邦政府不依賴於各州政府。產品質量監管部門在全國設立多個工作站和檢驗中心或實驗室,並向全國各地派往大量的調查員,以保證聯邦政府的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不受地方經濟利益的干擾。但在一些具體工作上,聯邦政府會與一些州政府簽訂協議,授權當地的一些檢驗機構按照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方法檢驗產品,並由FDA付費。
日本:開創“質量文化”東方管理體系
六七十年前的“日本製造”也曾是劣質產品的代名詞,缺乏國際競爭力。上世紀60年代起,日本創立了“質量管理月”、“QC小組”等制度,設立了日本質量管理最高獎“戴明獎”,並把“質量立國”作為國家戰略,迅速提升了日本質量總體水平,形成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也開創了“質量文化”東方管理體系。
在上世紀50年代初以及之前的日本,產品質量很糟糕,可以查閱到的描述:“他們出口的玩具玩不了多久就會出現質量問題;他們出口的燈具壽命短得讓人無法接受。”為改變這一現狀,日本企業界的有識之士年複一年、常抓不懈地實施質量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