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化快速進展及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加上近年大陸工資不斷上漲,“富士康模式”削減成本的壓力愈來愈大,又遇上承壓能力甚低的80、90後新生代勞工,因而發生不幸事故,並不令人特別意外。 |
中評社台北5月30日電/大陸深圳富士康公司連續發生12起員工跳樓事件,震驚海峽兩岸。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近日兩度赴深圳做危機處理,展現解決問題的誠意。基於人命關天,大陸媒體在連續報導此一事件後已轉趨低調,以避免產生模仿自殺的“維特效應”。我們也衷心希望富士康的不幸事件儘快平息。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富士康是台灣規模第一大民營製造業鴻海集團在大陸的代表性企業,大陸深圳廠區有高達40餘萬員工,也是大陸最大的出口廠商,包括薪資、保險、福利等勞動條件都較大陸本地企業相對優越,絕不是所謂的“血汗工廠”。但是,在發生員工連續跳樓事件後,不但引起富士康大客戶包括蘋果、戴爾及惠普等對事件的關注,部分西方媒體更評論這是高科技產業發展背後隱藏“不人道工作環境”的高昂代價;是中國現階段依賴外資、廉價勞動力和加工出口貿易之經濟發展模式的悲劇縮影。這等批評對台灣和大陸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兩岸政府及企業皆有必要針對相關問題做更深層的反省與檢討。
富士康被稱為全球“代工之王”,代工生產的都是高普及率的高科技產品,如目前全球最夯的蘋果手機iPhone及平板電腦iPad。“富士康模式”可以說是全球化潮流下的產物,國際知名大廠將產品製造外包(outsourcing)到低成本地區,富士康則運用大陸廉價勞工及土地等生產資源,並透過嚴格的生產流程及成本控制,取得國際品牌大量訂單,進行產業鏈底端的組裝作業。由於缺乏自身品牌與技術,光靠低廉人工所創造的附加價值很低。以iPad為例,零售價每台499美元,但代工費用估計僅11.2美元,利潤率極低,必須靠數量才能獲取足夠的利潤。
富士康以高紀律、規格化、集體管理的生產模式,達成高效率、低成本、準時交貨的代工模範,接單、搶單無往不利,也因此締造鴻海集團的全球代工龍頭地位。“富士康模式”也被很多台資企業及大陸外商及本地企業模仿、抄襲,從而奠定大陸成為“世界工廠”的地位。
然而,隨著全球化快速進展及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加上近年大陸工資不斷上漲,“富士康模式”削減成本的壓力愈來愈大,又遇上承壓能力甚低的80、90後新生代勞工,因而發生不幸事故,並不令人特別意外。再者,大陸經濟靠代工出口發展模式迅速崛起,累積巨額的外匯,也造就許多暴發戶,相對於從事代工生產、工資微薄的勞動階層,勞資矛盾及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已成為社會隱憂。最近日本本田(Honda)大陸公司罷工停產,更凸顯出此一問題的嚴重性,反映出大陸經濟發展已難再繼續依靠廉價勞力及代工生產模式的轉型壓力。
就台灣經濟發展來看,“以大陸為工廠”的“富士康模式”也已到了必須改變的轉捩點,因為大陸工資水準正在快速攀升,代工生產可創造的附加價值及利潤極低,又面臨歐、美經濟進入調整期,國際品牌大廠削減成本的壓力更大;加以人民幣看升,未來“薄利多銷”的代工模式將難以為繼。所以,要維持台商在世界供應鏈上的地位,“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模式必須在三、五年內快速調整,才足以因應全球經濟的快速變化。
富士康事件凸顯出兩岸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如果能夠體認此一事件的警訊,透過雙方合作,積極進行經濟的轉型升級,對台灣與大陸未嘗不是經濟再突破的一次契機。至於富士康公司如果能從此一事件記取教訓,更加重視企業升級及對員工的人性化管理,或許還可因禍得福,再造事業顛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