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周邊環境的複雜化及主要影響因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5 16:50:35


 
  雖然2012年日本政府對釣魚島“國有化”以來,中日的釣魚島爭端就激烈進行,但2014年以後,這一爭端在繼續進行的同時明顯複雜化,不斷向廣度、深度延伸,已成為中日戰略對立、博弈的焦點。2014年以來,安倍政府做出改善中日關係的姿態,中日關係略有改善,但安倍同時更明顯地加緊推行遏制中國的戰略。大力增強在釣魚島附近區域的軍事部署,強化美日軍事同盟、積極配合美國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強化對南海爭端的插手干預,以及在日本國內實現解禁集體自衛權、積極推進修改和平憲法等,無一不與中日釣魚島爭端緊密相連。但事實也表明,雖然釣魚島爭端存在“擦槍走火”的可能,但不至於發生中日的重大軍事衝突,局勢仍然可控。

  從2012年上半年,以中菲黃岩島爭端激化為標誌,南海爭端進入新一輪的激烈動盪階段。這一階段最重要特點是美國全面介入爭端,成為爭端激化的最主要、最直接推動因素。2014年4月,奧巴馬總統正式宣稱,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於釣魚島,即美國將向日本對釣魚島的所謂“管轄權”提供軍事保護。這表明,美國完全改變了此前一直標榜的,美國對於海洋主權爭端不持立場、不選邊站的政策,而直接介入了東海、南海爭端。在此後兩年中,美國大力強化與日、菲、澳的軍事同盟,與越、印的軍事合作,包括提供軍事援助、舉行聯合軍演,開設軍事基地等。特別是,從2015年10月開始,美國以“維護航行、飛越自由”為名,已經四次派遣軍艦、飛機,包括核動力航母、導彈巡洋艦、導彈驅逐艦、以及B-52戰略轟炸機等,進入中國南海島礁臨近海域和空域,成為南海軍事化嚴重強化的主要內涵。此外,2014年以來,美國國防部長、國務卿、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等軍政高官,在東盟論壇、香格里拉對話,及其他國際場合,大肆指責中國關於南海爭端的立場和政策。這更加放大、加劇了南海爭端的嚴重程度和影響。使南海爭端成為了中國周邊最嚴重的地區熱點問題。

  實際上,朝鮮半島局勢更加緊張,東海和南海爭端明顯激化,都是此前已經存在多年的地區熱點問題。在2014年以來的進一步加劇,並從而成為中國周邊環境複雜化的主要內涵。但事實表明,這些熱點問題實際又都仍然可控,沒有導致重大軍事衝突,因而對總體和平穩定影響有限並可控。

  3、中國周邊環境進一步複雜化,總體和平穩定、局部緊張動盪同時存在;局部緊張動盪在加劇中持續受到制約將成為常態。

  上一世紀90年代後期以後,特別是本世紀最初十年中,中國周邊環境曾經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在這十幾年中,中國周邊環境呈現全面的和平穩定,一些長期存在的熱點問題都不同程度地有所緩解;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雙邊友好合作,都有明顯發展;地區多邊經濟安全合作持續推進。這一良好的周邊環境,給中國在這十幾年中持續較快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條件。

  但如前述事實顯示,2010年以來,特別是2014年以後,中國周邊環境開始出現重要變化。主要是一些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而且與中國密切相關的地區熱點問題明顯加劇、激化,並出現新內涵,導致我周邊環境出現明顯的局部緊張動盪。與此同時,中國周邊的大部分地區,繼續保持和平穩定,中國與大多數周邊國家的雙邊友好合作不僅繼續保持,而且不斷有所發展。所以,在中國周邊,很快就出現了總體和平穩定、局部緊張動盪同時並存的局面。與2010年前十幾年的全面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明顯不同。

  對於中國周邊環境的變化,人們普遍重視並強調局部緊張動盪的出現和強化,並由此認為中國周邊環境已十分嚴峻。但這是沒有根據的判斷。首先,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東海爭端、南海爭端,雖然將長期存在,並可能繼續有所激化,但實際上又不斷受到制約,具有明顯限度和可控性,而不會對中國周邊環境形成全域性重大改變;其次,我周邊環境總體和平穩定,是相關各國維護共同利益的表現,符合地區發展的大趨勢和相關國家利益,不僅將繼續保持,還將持續有所強化。所以,中國周邊環境, 與其說明顯嚴峻,不如說更加複雜。

  無論中國周邊環境的總體和平穩定,還是局部緊張動盪,都有複雜的原因。所以,它們必將長期延續,從而導致二者的同時存在,成為中國周邊環境的常態。對此,我們須有充分認識。這是我們面對複雜的周邊環境及其變化,保持足夠戰略信心、戰略定力,不可缺少的前提。

  近日,由美、日主導的政治鬧劇南海爭端仲裁案黯然落幕,而中國關於南海爭端的立場和政策,得到包括東盟等國際社會的廣泛肯定。這是中國相關政策的勝利,也是我周邊環境總體和平穩定,局部緊張動盪,而其總體和平穩定不斷有所強化,局部緊張動盪在加劇中持續受到制約的最新表現。

  中國周邊環境複雜化的主要影響因素

  2010年以來,特別是2014年後,中國周邊環境明顯複雜化,總體和平穩定、局部緊張動盪成為常態。這首先是,美國加大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力度,中美關係進入新的摩擦多發階段的直接表現。在深層次上,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與各周邊國家的關係進入新的調整磨合階段;某些周邊國家戰略調整與政策變化,都對我周邊環境的複雜化,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實際上,這三個因素還相互影響,這更增加了中國周邊環境變化的複雜程度。

  1、美國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直接插手、干涉東海、南海爭端,中美關係進入新的摩擦多發階段,是中國周邊環境複雜化最直接的推動因素。

  美國不是中國周邊國家。但由於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從上一世紀40年代開始,一直深度介入亞太地區國際事務,所以美國因素、中美關係從上一世紀50年代至今,一直對中國周邊環境有著十分重要、往往還是決定性的影響。

  2011年底,奧巴馬正式提出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這一戰略的目標是保持並強化21世紀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推行這一戰略的主要策略包括,以充分運用巧實力的名義,綜合、靈活地運用美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標榜遵循國際規則、維護國際秩序,通過把美國塑造為國際規則的制定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國際衝突的仲裁者,確立並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大力強化與盟國的同盟關係,發展與夥伴國的合作關係,力圖彌補美國推進亞太平衡戰略力不從心的根本弱點。但是,這一戰略提出後的最初兩年中,實際進展乏善可陳,成效不彰。2013年底,中國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美國不僅立即直接做出強烈反應,而且迅速以此作為美國改變一貫立場,直接插手、干涉亞太地區海洋爭端,特別是南海爭端的楔入點。顯然,美國迅速抓住了東海、南海爭端,以此作為其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最主要抓手。在到目前為止的兩年多當中,上述美國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主要手段,在美國插手、干涉東海、南海爭端中都有淋漓盡致的充分表現。事實表明,2014年以來美國以直接插手、干涉亞太地區海洋爭端,特別是南海爭端為主要抓手,積極推進其亞太再平衡戰略,不僅直接導致中美關係進入新的摩擦多發階段,並表現出在該階段中安全摩擦居首要地位的特點,直接導致了中國周邊環境明顯的局部緊張動盪。

  但事實又顯示,儘管中美在南海爭端中的摩擦已達到嚴重程度,但幾年來中美合作不但繼續存在,而且持續有所發展。2014年以來,中美領導人不僅保持了經常性會晤,而且初步形成了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共識;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這一中美最高級別對話,以及多層次的中美對話,都照常進行,而且每次都取得豐碩成果;中美經貿合作,人文教育交流照常推進。需要特別提出的是,2014年以來,歷來中美交流合作最薄弱的環節——中美軍事交流合作,就在中美南海摩擦明顯加劇的同時,有了長足的發展。中美軍方高層領導人互訪密集進行,從未中斷;中美達成關於軍艦、軍用飛機相遇避險的協議;中國海軍連續兩次參加美國海軍的“環太平洋”軍演等等。這些事實充分表現了中美新的摩擦多發階段又一個重要特點:即中美摩擦與合作同時存在,同步深化。這一特點深刻反映了,經過幾十年磨合,中美之間已經形成利益衝突與共同利益同時存在,而且共同利益居主導方面的局面。這決定了,中美南海爭端等摩擦,必然有限、可控,因而中國周邊環境的局部緊張動盪,也必然有限、可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