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文匯報》今天刊登社評說,行政長官曾蔭權向人大常委會提交的政制發展報告,引起廣泛討論,輿論反應普遍正面,顯示社會各界對今次政改抱有很高的期待。然而,反對派卻指報告未能全面反映民意,沒有路線圖與時間表,反映政府對本港政制發展缺乏承擔。
社評認為,曾特首向中央提交的報告,如實反映了香港社會各方面的民意,其中也包括反對派要求2012“雙普選”的意見。不過,回顧05年政改方案被否決的經歷可以看出,香港的政制能否向前發展,關鍵在於方案是否有機會得到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離開這一點來講普選時間表是不現實的。曾特首提出不遲於2017年先行落實普選行政長官,確實是一個有較大機會獲得立法會通過的務實方案。如果反對派放棄“為反對而反對”的對抗立場,願意包容妥協,2017年有機會普選行政長官。否則,香港政制難逃再次原地踏步的結局。
特區政府根據政制發展諮詢期間收集的意見及各機構有關普選議題的民調作出歸納,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社會各界的意見,其中,既有基層市民的民意,也有商界的民意;既有建制派的意見,也有反對派的意見。曾特首在提出“在不遲於2017年先行落實普選行政長官,將有較大機會獲得大多數人接納”的建議的同時,也指出“在民意調查中反映過半數市民期望在2012年先行落實普選行政長官,這意願應受到重視和予以考慮”。需要指出的是,社會上的各種意見都有一定的民意基礎,反對派不應將自己喜歡的民意凌駕在其他民意之上。反對派因沒有將他們2012“雙普選”的主張作為壓倒其他民意的建議向中央提出,就對曾特首的報告予以全面否定,這才是“不全面、不客觀、不準確甚至是不公平”的做法。
社評表示,政改方案要具有可行性,兩個政治因素必須考慮:一是方案是否有機會得到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二是方案是否有機會得到香港多數市民支持。比較而言,立法會能否通過更為重要,因為05年的政改方案在得到大多數市民支持的情況下,仍然被反對派議員綑綁式投票否決。現在的關鍵,是反對派議員能否汲取教訓,放棄“沒有2012,2017也不要”的對抗性行為,以理性務實、求同存異的態度,共同推進政制穩步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