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解決結束敵對狀態、簽訂和平協定的條件已漸趨成熟
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定,實現兩岸關係全面正常化,在兩岸民眾中有很高的共識,是兩岸民眾和全球華人華僑所熱烈期盼的。並且,只要我們稍微回顧一下歷史,就會發現這不僅僅是大陸方面—貫的政策主張,而且在台灣無論是國民黨執政還是民進黨在台上,其主要領導人在不同的場合出於不同的政治考慮也都有過類似的表示,似乎沒有人公開唱過反調。
(一)大陸方面始終不渝地努力推動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就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兩岸和平協定進行協商談判。
早在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就提出,應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台灣當局商談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2)。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無論台灣政局和兩岸關係發生甚麼樣的變化,大陸方面一直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推動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就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定進行協商談判。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發表題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重要講話中首次鄭重提出,雙方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3)。2002年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共領導集體,面對陳水扁當局瘋狂地製造“台獨”分裂治動,為了維護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在堅決反對“台獨”的同時,仍然堅持大力倡導兩岸在一中原則下就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定進行商談。2007年10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中正式發出鄭重呼籲,希望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2008年12月31日,胡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了這一重要主張。大陸方面推動兩岸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就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協商談判,達成和平協議的立場始終如一,態度是積極誠懇的。
(二)從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台灣從主政者到社會主流民意都贊同或支持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定。
1、李登輝、陳水扁主政時基於自身的政治利益考慮,也曾不得不順應民意多次表示兩岸應終止敵對狀態,簽訂和平協定。
1996年初,李登輝在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時,為了爭取選票,曾公開宣稱,“海峽兩岸所有民眾都熱烈期盼,必須終止兩岸敵對狀態,營造和平環境,開展互惠、互利、共同繁榮的關係”、“無論誰當選第九任總統,都應重視如何終止兩岸的敵對狀態”,他還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推動這項影響兩岸和平發展、亞太地區安定繁榮至深且巨的工作 ”(4)。同年3月26日,李登輝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又宣稱,“從現在起,將努力建立(島內)共識,以簽訂結束海峽兩岸衝突的和平協定為優先政策”(5)。1997年5月,在“終止動員戡亂”結束六周年之際,李登輝透過“總統府”發表聲明指出,“大陸應停止在國際上孤立中華民國,以互示真誠,藉以促成和平協定的簽署”(6)。
2000年5月,主張“台獨”的陳水扁、民進黨上台後,雖然大肆推行“台獨”分裂路線,但也不得不正視台灣民眾希望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定,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普遍呼聲。從2000年當選到2004年連任前後,陳水扁曾多次表示要簽訂“兩岸和平協定”、“結束兩岸敵對狀態”。2000年即將上任前,陳水扁在接見日本眾議員時表示,願意在“兩岸尊重對等”、“以聯合國和平方法解決爭端”、“對未來不預設方向”等三原則下,“與大陸重新展開對話,並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簽訂任何協定與和平條約”(7)。2004年初,陳水扁在爭取連任遇到空前困難時,為了爭取選票一再宣稱,將在連任後推動簽署兩岸和平協定(8);在連任演講中又提出要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擬訂“兩岸和平發展綱領”(9);在同年“雙十”演講中再次表示,“兩岸應該正式結束敵對狀態,並透過協商談判,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同步檢討兩岸軍備政策,甚至共同研議形成‘海峽行為準則’作為台海永久和平的具體保障”(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