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是台灣經濟起飛後融合出來的“新世代”。 |
中評社╱題:蔡英文為何出線,作者:王崑義(台灣),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大學教授
五月上旬的一個下午,我跟一位老朋友到一家卡拉OK唱歌,這裡面唱歌的男女都是超過60歲以上的老先生、老太太,大部分還都是夫妻一起上陣。其中有閩南人,有外省退役的老兵,也有娶大陸新娘的老兵和太太一起上陣的。
有趣的是,這裡面大家所唱的歌,都是我小時候就已經流行過的老歌,不管是國語歌曲,或是閩南語歌曲,大家唱唱跳跳,快樂得不得了。其中一位娶大陸新娘的退役老兵,他很努力的用不很標準的閩南語唱著閩南語歌曲,他的大陸新娘也跟著她先生,半國語、半台語的學著唱閩南語歌,讓我感受到這真是一個族群融合的小天地。
還有一對夫妻,先生唱的閩南歌曲是台北腔,老婆唱的卻是道地的南部腔,我小時候住南部的高雄,稍長才到台北求學,所以台北腔和南部腔的閩南語歌,我大致分得很清楚。所以,我問這對夫妻,先生是不是台北人,太太是否是南部高雄或屏東一帶的人,結果我沒猜錯,那位太太確實是屏東人。
我就稱讚她說,你們屏東人真是了不起,這次民進黨兩位人氣最高的“總統”參選人都是屏東人,特別是蔡英文不會講屏東腔的閩南語,卻還能在民進黨“總統”初選中出線。
她回答我說,就是因為蔡英文不會講道地的屏東腔調的閩南語,所以她才有機會出線。怎麼說呢?台灣雖小,但各地的閩南語腔調都有些許不同,例如高雄、屏東的腔調比較接近,台南跟嘉義、雲林又比較接近,台中一帶的閩南語又自成一格,桃園、新竹、苗栗因為客家人多,所以語調多少受到客家腔調影響,台北則是一個盆地,講國語的外省人又多,過去日本殖民也是以台北為中心,再加上從中南部各地來的人混合在一起,所以台北的閩南語腔調,也是自成一格。另外,宜蘭也是被隔絕之處,他們使用的閩南語,多多少少跟別的地區也是不太相同。
所以,蔡英文在民進黨“總統”初選中,不會使用道地的屏東腔,反而是她贏得“總統”初選的優勢存在。
語言的魅力
在台灣,語言確實具有某種魅力存在。我在台北只要聽到高雄腔的閩南語,都會特別感動。尤其是那些以高雄腔創作出來的閩南語歌曲,更是完全沒有隔閡的把他們視為是家鄉的歌,最典型的一首歌叫“快樂的出帆”,謝長廷第一次到高雄參選市長時,他就拿這首歌當成選戰的主題歌,讓高雄人一聽就不把他當成外來人。
而陳水扁第一次參選台北市長時,就不能用這些充滿各地腔調的閩南語歌曲,所以只好請人創作適合台北節奏的“春天的花蕊”,那種快樂的節奏,剛好適合他打出的“快樂與希望”的競選口號,使得他能夠在台北市這個民進黨最難選的都市,贏得一次的選戰。
去年五都選舉,蘇貞昌就是沒有善用競選歌曲所創造出來的魅力,使得他在五都選舉中,變成失掉最多選票的候選人,這是他比較可惜的地方。而這次在民進黨“總統”初選中,他又犯了同樣毛病,只一再說要創造一個有“笑容的國家”,但卻沒有足夠的內容去說服選民怎樣創造“笑容說”;他使用的色彩標示,也看不出有啥特別之處,所以,最後他不得不以微小的民調差距,敗給蔡英文的“新世代”。
所以民主的選舉就是這麼微妙,不管語言的腔調、標誌、手勢、肢體語言、旗幟顏色的使用,都是可以影響一個候選人勝負的關鍵。
我們就以現在馬英九和蔡英文的支持度來說明,台灣的“遠見雜誌”4月12日公佈的2012年“總統”大選民調,尋求連任的馬英九以38.9%的支持度,險勝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的38.6%,這是馬英九支持度近來首次超過蔡英文0.3%。另外,台灣民意學會委託世新大學進行的民調顯示,選民對馬英九和吳敦義團隊的施政滿意度皆未超過五成,但是藍綠在“總統”大選對決,民調顯示馬英九以44.2%支持度,略贏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38.3%。但在首投族區塊(20到29歲),支持蔡英文的比率達50.9%,馬僅獲得33.6%的支持度。
這裡可能大家比較有興趣的是,為何蔡英文在“首投族”會贏過馬英九那麼多?就以語言來分析,過去的“總統”候選人只要一上台發表政見,一定是從國語、閩南語、客家話、原住民語言,一一的向選民問候,這種排列式的問候方法,對40歲以上的選民或許有他們的感受力,但20到30歲的選民,其實早在語言的融合中沒有出現隔閡,所以只要選擇一種語言,大家都可以接受,反而是排列式的問候方式,讓各族群感覺有落差,原住民也許會想,為何他們是最早居住在台灣,但候選人問候時,卻要被排列在最後?
所以蔡英文要麼就是以國語問候,要麼就是以閩南語問候,不再依照傳統政治人物問候的方式,這反而讓大家有覺得族群平等的感受,這應該是她閩南語雖然講不好,卻能勝過蘇貞昌的地方。而馬英九每次演說也都依照傳統政治人物的問候方式,顯然也是他在“首投族”的支持度會低於蔡英文之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