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政治的理性空間是否還存在? |
中評社╱題:民、共對話的“理性空間”在哪裡? 作者:王崑義(台灣),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大學教授
2010年11月上旬,台灣三立電視台“大話新聞”節目主持人鄭弘儀在為民進黨台中市長候選人蘇嘉全造勢活動的場合,以陸委會補助大陸學生來台就讀為由,粗口飆罵馬英九是“龜兒子”,還大罵“幹×娘”的台式三字經,一時之間引起台灣社會軒然大波,雖然鄭弘儀後來選擇向社會大眾道歉,但這個事件卻讓人憂心台灣政治的理性空間到底還存不存在?尤其是鄭弘儀使用台灣最“俗民社會”的語言,向以“菁英社會”為特質的國民黨挑戰,不免還是讓人擔心是否還有省籍意識在作祟。
菁英社會與俗民社會沒有距離
其實,每個社會都有“菁英社會”和“俗民社會”的存在,台灣社會是這樣的,台北市也不例外。過去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他們以“菁英”的姿態極盡壓抑“俗民社會”的語言,包括學校不准講閩南語,電視上不准播布袋戲等,讓社會大眾無法找到民怨的出口,所以俗民只能躲在陰暗的角落中使用最原初的“國罵”,對他們認為“不義”的政權發出最原始的抗議。
記得1970年代,有一段時間我客居在台中市,每個傍晚我都會到當時位於東海大學對面的“東海花園”,那裡住的是從日治時代就以文學抗議日本統治的小說家楊逵,他最有名的一篇小說是“送報伕”,還有一篇被台灣選入國中國文教材的“壓不扁的玫瑰花”。
楊逵老先生跟我說,日本人統治台灣時,他被關過;國民黨到台灣以後,他原先以為“祖國”來了,他會好過一些,結果他在日治時期所寫的抗議日本的小說,被國民黨解讀成是抗議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以致於他也莫名其妙的被國民黨關到“火燒島”(當時國民黨關政治犯的綠島)10年。
10年的牢災,讓楊逵不敢再寫文章,只好在“東海花園”種花度過餘生,但他心裡的憤懣是可以想像的,因為他的口裡有時還是會不經意的說出“國罵”,他說他沒有罵蔣介石,只是在罵國民黨那個“不義”的政權。
一個知識分子會口出“國罵”,有點稀奇,如果是兩個以上的知識分子口出“國罵”,那就是“不義”政權該檢討的地方。
也是以小說在台灣聞名的葉石濤,他生前住在高雄市的左營區,我曾經去拜訪過他,他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統治,習慣以閩南語的“剝削”來罵,但偶爾也會使用“國罵”來“幹膲”(閩南話的罵人之意),他也說那不是在罵蔣介石,但聽者哪會不知道那就是在罵蔣介石呢?
早期台灣的菁英分子會用俗民的語言來偷偷罵蔣介石,以及他的“不義”政權,所以台灣的菁英社會與俗民社會早就沒有距離,現在的鄭弘儀他不過是大專畢業,一個以本土形象竄起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在公眾場合口出“三字經”,用來挑動群眾的情緒,也沒甚麼好稀奇。特別是台灣民主化以後,已經百無禁忌,越是俗民的語言,群眾聽起來越爽,所以只要講到激情之處,口出“三字經”,說實話,群眾還會覺得他夠“土直”。
俗民社會的激情世界
當然,這裡要思考的是,鄭弘儀講到陸委會補助大陸學生的政策,為何會讓他不爽到非使用“三字經”不可?
這裡先來看一件事,阿扁因為龍潭購地弊案被法院判處11年的徒刑之後,他的回應是:“這是違憲的判決、政治的處決,也是國共聯手要置我於死的判決”。法院判決本來是台灣內部自己的事,怎麼中國共產黨也無端的被阿扁拖下水了呢?阿扁應該是有意利用台灣俗民社會對國民黨威權統治的“恐怖經驗”,連結到台灣民眾內心的“恐共症”,讓兩者起到加乘的作用,以便引起支持者的憤慲,希望支持者把手中的選票投給民進黨,唯有民進黨重新執政,他才會有救。
同樣的,再看阿扁的兒子陳致中對該項判決的反應,他選擇狂飆馬英九,罵他說是:“豬狗畜生、比畜生還不如”,這樣的罵法,跟罵“三字經”其實沒甚麼差別。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台灣父子兩代的不同,前一代不敢直接罵人,只敢罵“政權”,但陳致中這一代才不管後果,直接就對馬英九飆罵,這如果在蔣介石時代,恐怕早就人頭落地了。
當然,在選舉中不管罵“三字經”或罵“畜生”,無非是要引起支持者的同情,好讓自己支持的人選或自行參選的人能夠當選。
問題來了,使用“三字經”罵人,是否真的能吸引支持者的同情呢?這原本是一刀兩刃的問題,以過去台灣民主的經驗,它是有效的“激情藥”,但現在我不敢說是否仍然有效果。
這是因為在我年輕的時候,對政治還保持狂熱的態度,所以每到選舉的時刻,我都會在台灣南來北往,聽聽各種政見發表會。當時台上候選人全家哭成一團者有之,斬雞頭發誓者有之,使用“三字經”狂罵其他候選人的也聽得到。最有名、也最有效的手法就是“下跪”,當年蘇貞昌第一次參選台北縣長時,民進黨已故的大老盧修一,就以罹患癌症之軀,在演講最後猛然一跪,讓蘇貞昌得以順利當選。
而阿扁在“蓬萊島事件”被關以後,他的夫人吳淑珍“代夫出征”,也在演講最後硬是要站起來下跪,結果台下聽眾啜泣成一團,那一次吳淑珍就以第一高票當選台北市北區的立委。而阿扁以後在歷次的選舉中,無不抱著癱瘓的夫人吳淑珍,以表示對她因為自己從事政治遭到“迫害”的懺悔,並用不棄不離的“贖罪”意象來獲取同情,讓阿扁得以過關斬將一路選上總統的寶座。
所以,過去選舉中的激情演出,絕對是有它的票房,這也是為何這次五都選舉中,偶爾還會出現像鄭弘儀飆“國罵”,陳致中罵“畜生”的主因。
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鄭弘儀飆“三字經”,陳致中罵“畜生”,阿扁把自己被判刑歸罪於“國共聯手”之時,民進黨卻對此反而惴惴不安。當然是因為扁家的貪腐案件,曾經在2008年以前讓民進黨屢戰屢敗,這兩年來民進黨領導階層採取跟阿扁“切割”的方式以後,民進黨已經走出阿扁的陰霾,所以選擇理性的看待扁案,才是民進黨得以一再勝選的緣故。
台灣政治可能理性嗎?
這裡還要問的是,如果在選舉中不再有罵人的語言,台灣政治真的還有理性的空間嗎?我想應該是有的。
這兩年多來,民進黨在蔡英文理性的帶領之下,讓民進黨有機會重新站起來,反倒是黨內一些習慣罵人的大老,卻不斷的向下沈淪。這代表台灣民主已經逐漸走向成熟之路,涉及貪腐的人,不管是“總統”或法官,總難逃法律的制裁,這應該是社會大眾最樂意看到的轉變。
有了這個理性作基礎,蘇貞昌在台北市長選舉中從不對對手郝龍斌口出惡言,讓他的聲望可以永保不墜;蔡英文不展現自己是選舉主角的新式選戰,也獲得新北市市民的好評,讓她在11月中旬自由時報的民調中,還能以39.29%的支持度,勝過朱立倫的38.81%。雖然雙方僅差距0.48個百分點,但這已經是最好的一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