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的主張可以用“和”與“合”兩個字為代表,先是追求兩岸簽署和平協定,讓兩岸關係得以和平發展,然後在此基礎上以成立共同體的“合”做為兩岸合作的路徑。這樣的論述等於是打破了國民黨長期以來以“分”為主要內涵,居於主流的“隱性獨台”論述。洪秀柱日後回憶說,為此馬英九曾以“十二道金牌”要求她回到原有的“一中各表”,並多次請她至總統府當面表示馬的不同意見。國民黨的高層也是力勸洪秀柱必須放棄“一中同表”的主張,並在黨員大會提名洪秀柱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後,立刻將“一中各表”納入黨綱,以做為對洪秀柱的約制。
民進黨當然是不可能讓“以一中同表簽署和平協定”成為國民黨的主流意見,因此惡意地攻擊洪秀柱的主張是“急統”。讓洪秀柱感到意外的是,黨內同志也批評其主張,並以“出走”或選情低迷會影響立委選舉為由,要求“換柱”。“換柱”涉及的是國民黨的路線之爭,黨中央認為洪的兩岸路線有問題,把洪的“進取”視為“暴衝”,視“一中同表”會破壞“兩岸現狀”。
兩岸關係要先“和”才能“合”,在這個過程中,原本希望提出“和合”論述的洪秀柱,沒有想到,連第一階段的“和”的論述都沒有辦法獲得“主流派”的支持。最後國民黨中央在10月17日召開臨時全代會,以洪“違反黨意及主流民意”為由,強行把洪秀柱拉下馬來。
主張“一中各表”的朱立倫在“換柱”後登場,卻依然以大敗收場。朱敗選後辭去黨主席,補選的兩位重要參選者為洪秀柱及黃敏惠。代理主席的黃敏惠公開將此次黨主席選舉定位為“本土與非本土”的路線之爭,也就是台灣在兩岸關係上應該進取還是保守?要“政經並行”還是“只經不政”?要和平協定還是只要維持現狀?要選擇洪秀柱的“(治權)分治(主權)不分裂”還是只要馬英九主張的“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兩岸政治關係?台灣到底要走與大陸的“和合”的路線,還是維持現在的“隱性獨台”路線?
黨主席選舉中,代表黨中央高層想法與利益的黃敏惠,在充分運用黨的資源之下,仍然大幅輸給洪秀柱,這也是國民黨主席歷次選舉以來,黨中央屬意人選的首次落敗,顯示基層黨員並不排斥洪秀柱的兩岸論述,但是會投票給洪秀柱,也有對黨中央的不滿及肯定洪秀柱的人格特質等因素在內。這次選舉,以“本土”、“主流”自詡的國民黨,輸給了相信傳統信念的國民黨,李登輝色彩的國民黨輸給了蔣經國色彩的國民黨。
洪秀柱的挑戰仍然是巨大的。不僅來自於國民黨內,也來自於經過二十多年“去中國化”的教育,台灣社會所產生的認同分歧。今年三月中旬台灣《聯合報》的調查,有七成三的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自覺是“中國人”的比率則持續探底,僅剩一成。二十到二十九歲年輕族群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最高,達八成五,主張急獨的有二成九,主張緩獨的有二成五,兩者加起來已經過半了。另外,也有不少黨員認為,北京是不可能會接受洪秀柱的“分治”主張,而洪的“不分裂”主張則等於限制了台灣選擇的可能,因而對於洪主張“分治不分裂”的“一中同表”論述持高度的質疑及不信任。這些強大的認同分歧,以及對北京的不信任,也讓國民黨內反對洪秀柱兩岸論述者隨時可能伺機再起。
國共關係未來的挑戰
不過,即使洪秀柱在3月26日贏得了黨主席的職位,但是在黨主席的選舉過程中,她的路線仍然沒有得到像王金平、朱立倫,郝龍斌等人的支持,甚而黃復興黨部的高層還在暗中支持黃敏惠,這都使得洪秀柱在未來如何貫徹其兩岸論述充滿著挑戰。
4月4日,洪秀柱主席走馬上任時,由朱立倫當時任命,也是“換柱”急先鋒的國民黨前秘書長李四川在離職前,提出應確認國民黨路線、取消國共論壇大拜拜形式等十二項黨務改革建議。李四川的這項建言,外界解讀為對洪秀柱路線的警告,也是所謂國民黨“主流派”意見的再一次聲明。
洪秀柱已經表示,她希望黨內能夠就兩岸論述進行一場大辯論。這是絕對需要的,如果洪秀柱的路線能夠在辯論中得到大多數黨員的支持,等於洪通過了第一次考驗。
今年的國共論壇也將是檢驗洪秀柱路線是否能夠成為國民黨主流路線的試金石,如果洪秀柱能夠順利地在以往以經貿為主軸的論壇中,增加一些兩岸文化認同及政治互信的議題,並得到國民黨內現有大老及目前仍在黨內有影響力的政治領袖的支持,表示洪秀柱仍有機會為國民黨建立一條新的兩岸論述。如果洪秀柱不僅得不到黨內的支持,連北京也意興闌珊,並虛於應付一下,那麼洪秀柱的“和合論述”將極有可能只是自我夢囈,白忙一場而已。
國共論壇以後,洪秀柱主席是否可以透過其智庫,或其認可的民間組織,與北京繼續展開對兩岸議題的深入對話,或北京官方是否願意積極支持國共兩黨的密切互動及對話,也是未來觀察的指標。
另外,可以預期的是,由於蔡英文不會在520就“九二共識”做出大陸所希望的發言,北京目前也沒有任何讓步的可能,紅綠兩列車對碰的可能性極大。未來短時間內,兩岸政府間的關係不會好,連帶的海基、海協兩會的互動也有可能收縮,國共兩黨是否能夠發展出替代性的互動管道,並為在大陸的台灣民眾服務及解決問題,也是國共兩黨關係的指標。
民進黨方面,由於尋求台獨是民進黨這二十多年來的核心信仰,從來沒有打算要結束兩岸的法理內戰,而認為兩岸已是“國與國的關係”,“台灣╱中華民國已經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了。因此,民進黨對於洪秀柱的攻擊“抹紅”也一定不會鬆手,也有可能會透過國民黨的所謂“本土派”促使國共關係不可走的太近。
兩岸必須思考一個問題,到底要否結束兩岸法理內戰,以尋求長久的和平?如果要,民進黨必須改弦更張,國民黨也必須調整其“一中各表”的偏安路線,當然,北京也必須要認真思考如何面對兩岸的“分治”現實。如果不面對,兩岸和平絕對是遙遙無期。洪秀柱的兩岸“和合”論述不同於現階段的國、民、共三黨的主張,這個國民黨可能的新路線會隨著洪秀柱一年半後的任期結束而消失,還是可以大放光明,考驗著洪秀柱的能力,也考驗著國民黨內部是否能夠覺醒,以及北京如何回應。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5月號,總第22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