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九二共識”:定海神針與通關密碼
——寫在達成“九二共識”30周年
http://www.CRNTT.com   2022-11-12 00:13:55


紀念“九二共識”達成30周年,首先要講清楚它的大本大源和歷史經緯。
  中評社╱題:“‘九二共識’:定海神針與通關密碼——寫在達成‘九二共識’30周年” 作者:李義虎(北京),海協會理事、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教授

  【摘要】紀念“九二共識”達成30周年,首先要講清楚它的大本大源和歷史經緯,講清楚它的本意和本相。任何解釋都要符合歷史事實,不能糊裡糊塗地依從假象,不能任由某些人對歷史事實選擇性地進行裁剪,更不能任由別有用心的人歪曲否定。講清楚大本大源和歷史經緯的最好做法,是用“一中原表”(“一個中國,原版表述”)取代或覆蓋其他各種說法。在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過程中,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都證明,“九二共識”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這就是:它具有定海神針和通關密碼兩大神功。所謂定海神針,就是“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既是大陸方面與國民黨進行政治互動的共同基礎,也是與島內其他各個政治勢力互動往來的共同基礎;有了這個共同基礎,就有兩岸和平、台海穩定,就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謂通關密碼,就是“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建立和維持政治互信的基礎,是打破彼此政治僵局,讓你過關通行、步入正道坦途的關鍵所在。關於“九二共識”,以前我們對其定海神針的作用強調的較多,現在還應該強調其通關密碼的特殊功能。強調通關密碼的重要功能,也需要大陸方面進一步發揮歷史主動和進取精神,在解決難題方面展示春秋智慧。

  今年是“九二共識”達成30周年。幾個月來,兩岸各界都舉辦了一些紀念活動和研討會,尤其是大陸方面舉辦的這類活動比較多,出席層級和會議規格都很高,顯示出罕見的重視程度。作為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作為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進而進行高層政治互動的基石,“九二共識”曾經和已經發揮了極其重要、無可替代的作用,極大地推動了兩岸關係發展,使兩岸經濟合作、社會交往甚至政治互動諸方面均取得過豐碩的而且實實在在的成果。但令人遺憾的是,自2016年5月民進黨上台執政以來,由於其不承認、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發生動搖,兩岸關係發展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倒退,陷入程度非常嚴重的政治僵局;而且,由於民進黨當局在島內推行“漸進式台獨”路綫,大搞“去中國化”,且加大“倚美謀獨”、“親美抗中”力度,兩岸間的敵對狀態和敵意成分被人為加強。在此情形下,“九二共識”的未來命運如何,它是否能够繼續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是否能够確保即便在政黨輪替的情況下也可讓兩岸之間建立起政治互信?可以說是備受矚目。值此“九二共識”達成30周年之際,兩岸各界在怎樣進行紀念和研討,人們從中能够得到什麼樣的啓發和警示,就是一個值得深度探討和再度認知的重要課題。

  一、“九二共識”:大本大源和歷史經緯

  首先要講清楚“九二共識”的大本大源,包括講清楚台灣問題的歷史由來和來龍去脈,講清楚兩岸關係的性質定位和演變特徵,講清楚“九二共識”達成時的原狀,講清楚“九二共識”的原意,也就是本來的意思。任何解釋都要符合歷史事實和真相,不能糊裡糊塗地依從假象,不能任由某些人對歷史事實選擇性地進行裁剪,更不能任由有別的企圖心的人歪曲否定。30年以來,兩岸關係經過了複雜演變,台灣政治生態和社會結構也已經變得複雜,島內有些人在解讀“九二共識”時把原意弄扭曲了,對“九二共識”已經不是按照本意和本相去認識了;而島內年輕一代經過民進黨認知戰的洗腦過濾,基本上認為它并不存在或衹是大陸單方面的說法。所以,我們要回歸大本大源,即:1992年,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經受權通過10月香港會談及其後一系列函電往來,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概括為“九二共識”。從詞義學來講,“九二共識”作為一個簡約概念和專有名詞是由台灣方面有關人士先提出來的,2005年後它成為大陸方面對台政策的一個基本用語,當然,它也是國民黨大陸政策的一個基本用語。“九二共識”的基本作用和主要功能是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1992年及其之後的一段時間它是兩岸事務性談判的共同基礎,因為衹有這樣才能談下去;後來則進一步發展、擴大成為整個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九二共識”本身清晰地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和定位,即這是國內關係,是一國的內部事務,它可以是一種國內的特殊關係,但絕不是國際關係或中外關係。“九二共識”是雙方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立場的共同表達,它的達成是雙方平等協商的結果,是“求同存異”的智慧產物。“九二共識”不僅是我們與國民黨政治互動的基礎,也是我們同島內其他政治勢力建立互信、進而進行互動往來的基礎。我曾在《中國評論》上發表過題為“九二共識,一中原表”的文章,①提出對“九二共識”的最好認知與解釋就是“一中原表”,即“一個中國,原版表述”,提到原汁原味、完整的“九二共識”是“兩點論加戰略模糊”,“兩點論”和“戰略模糊”缺一不可。“兩點論”的第一點就是堅持“一中”基本立場,第二點就是共同追求統一。當時海基會版本和海協會版本的原文都寫了這兩點,是雙方所共同表達的,確實是有“共識”的,絕不是大陸單方面強加於台灣的,亦非大陸方面現在特意拿出來說事。

  而且,“努力追求國家統一”甚至也是台灣海基會的版本先提出的,表明當時國民黨當局還是堅持謀求國家統一的立場的,而且這是與上世紀90年代初頒布的“國統綱領”的精神相一致的。但“一中原則”和追求統一這“兩點論”雖是“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和主要內容,卻也不能忽視“戰略模糊”的存在,不能忽視它所具有的重要功能。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或“政治涵義”,②海協會提出“不涉及”,海基會則提出“認知各有不同”,也就是雙方對彼此暫時說不清楚、要說清楚就產生爭執的問題先擱置起來,建立某種“模糊地帶”,表現了求同存異的精神和誠意合作的態度,體現出了當時雙方的政治智慧和談判格局。現在的問題是,有些人在“兩點論”中衹強調“一點”,甚至有人衹說“體現一中原則”,不說“追求統一”,還有的人否定“戰略模糊”,衹提“兩點論”。這些觀點都是不甚全面的,也是不正確的,因為它不符合達成“九二共識”時的真實情況和完整原義。“兩點論”是“九二共識”的兩個基本點,是關於雙方政策立場的基本內容。而由於兩岸關係所具有的特殊性和複雜性,確立“戰略模糊”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保留“戰略模糊”的空間恰恰可以發揮一種獨特的促談與溝通功能,事實上,它在兩岸協商談判中確實發揮了特有的粘合作用,在兩岸關係整體發展中也具有獨到的促進功能。所以,我提出用“一中原表”取代各種紛繁複雜的說法,就是把海協會、海基會兩個版本的原話都一概擺放出來,取由簡而繁而棄由繁而簡的路徑(而非相反,原來便是相反的路徑),為的是一清二楚,不出枝杈,不生歧義,誰也否定不了,誰也歪曲不了。正因為如此,“一中原表”具有多方面的功用:既使“兩點論”明白凸顯,又讓“戰略模糊”自然歸位而彰顯其本義;同時,它還超越了(絕非認可)“一中各表”,也覆蓋了(或收容了)“九二歷史事實”及其類似說法。總之,“九二共識”的全部含義是“堅持一個中國“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這兩點加“戰略模糊”,兩點既非一點,也不排斥“戰略模糊”;但也不能藉“戰略模糊”否定和扭曲“九二共識”。衹要兼顧到這兩個方面,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就會獲取智慧和能力。

  再有,現在“歷史經緯”這個說法很流行。面對重大歷史問題,在采取重大行動前,一定要講清楚歷史經緯。“九二共識”的歷史經緯除了前面所說的大本大源之外,也要講清楚“九二共識”的歷史功效、歷史作用。要從台灣問題的來龍去脈,兩岸關係40年來的演變過程、深刻背景上理解“九二共識”已經發揮出的歷史作用,理解它仍然具有的巨大潛力。這是我們爭取主動,掌握認知戰的主導權、話語權的必要條件。上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1992年兩岸兩會達成“九二共識”。從兩岸關係發展40多年、“九二共識”達成30年以來的歷史脈絡看,“九二共識”跟“一國兩制”事實上都是大陸方面為推動兩岸關係順利發展,實現兩岸雙方的歷史性和解,促進國家和平統一而主動做出的重大讓步,體現了為合理解決台灣問題的誠意和耐心,而不是民進黨當局和一些“台獨”分子所說的“統戰陰謀”、“語意陷阱”。事實上,“一國兩制”的參照物很清楚,就是“一國一制”,不願意“一國兩制”難道願意回到“一國一制”嗎?“一國兩制”是一個國家內部在制度分配和制度安排上的重大創新,就是你仍然可以保留自己的一套社會制度、經濟制度乃至於政治運作架構;這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意識形態領域誰戰勝誰的舊式邏輯,終止了制度之爭方面我勝你亡的零和游戲(必須打倒那種);而是要實行兩種不同制度及其運作方式的和平共處,并且用和平方式和手段解決彼此間的歷史遺留問題,共同規劃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江八點”③)。而“九二共識”具有它的天然重要性、甚至是唯一性,就是“你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它就像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空氣一樣,它在時你感覺不到它,熟視無睹、“(呼)吸以為常”,但不要它,你就會窒息而死。而且,從概率來講,你不要它,它就再也回不來了。如果換成積極角度來說,“九二共識”在一個中國內涵方面保持了相當的“戰略模糊”,甚或可以說是保留了一個重大的爭議,是以“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促進談判的優選方式,但在更深層的意義上,則是大陸方面對台灣方面公權力的承認,是在兩岸間公權力互動上的相互默契,這對大陸而言應該是非常重要的妥協。當然,必須強調的是,“九二共識”跟“一國兩制”根本不是一回事,蔡英文偷梁換柱,把二者混淆起來,完全是別有用心,甚至是惡毒的政治話術;但我們從正面強調,在為解決問題時做出讓步、甚至妥協方面,二者的精神有類似之處,是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推動歷史進步的範例。對此,現在大陸方面尤其要主動講,對台灣社會、台灣青年、國際輿論都要講,對自己人也得講清楚。在“認知戰”條件下更要講,不要陷進台灣的話語陷阱裡。這樣,兩岸關係發展倒退、遭到破壞,是誰的責任就清楚了。

  二、如何對待“九二共識”:民進黨、國民黨和李登輝

  藉助30周年紀念的重要契機,我們要做的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對“九二共識”本身“擺事實,講道理”,這自然也包括對扭曲和否定“九二共識”的錯誤論調進行深度反駁;而且,要追尋錯誤論調的源頭根脈,從總根子上解決問題。

  就島內政治勢力而言,其對“九二共識”的解讀存在著兩類錯誤論調,一類是民進黨方面對它的否定,主要有三種否定的形式:一是直接徹底否定、全面污名,包括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對其核心意涵、主要內容及表述形式,都一概不予承認。二是玩弄所謂“新共識”的花樣,通過偷換概念實際上否定“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或真正內涵。或者用“九二精神”、“九二香港會談之基礎”及“九二歷史事實”等取代或替換“九二共識”,④將“九二共識”的本意和內容空心化、虛置化和歪曲化;或者設置單方面的前提條件提出所謂“新共識”以堵住承認“九二共識”的空間。三是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捆綁在一起,以此誤導民意,混淆視聽,破壞“九二共識”的聲譽,將其徹底打入冷宮。另一類是國民黨方面對“九二共識”的扭曲,也主要有兩種形式:最典型的是“一中各表”,實際上1992年11月兩會達成共識後不久,台灣有關報紙就以類似於“標題黨”的形式提出了“一中各表”這樣的說法,⑤結果後來漸漸地被國民黨領導層接受了。因此,這個說法甚至比“九二共識”這個名詞出現得還早。⑥長期以來,國民黨乃至藍營多數政黨和派系均以“一中各表”作為其大陸政策的主要論述用語,幾乎與“九二共識”并駕齊驅,由此圍繞“一中各表”衍生出來多種脫離“九二共識”原意的說法。近年來,在國民黨內又出現若干更為扭曲的說法,如“過時論”、“拋棄說”,特別是最近有人將“九二共識”說成是“沒有共識的共識”,用李登輝式的腔調、民進黨式的語言歪曲“九二共識”,這更是完全錯誤的觀點,既違背了自己之前的主張,又無助於國民黨提出有效的兩岸政策論述。對此,我們都要從理論、政策與實踐上予以反駁回擊,回歸“九二共識”原本的真相,并在此基礎上找到重建兩岸政治互信的途徑。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