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略2020之指導思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3 16:50:5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別於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
  中評社╱題:中國經略2020之指導思想 作者:劉迺強(香港),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本刊學術顧問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發展問題,上期發表的第一部分,從檢視國際新經濟形勢開始,本文集中探討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

  現代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剛去世的米高積遜生前曾多次漂白皮膚,但他至死仍不脫是黑人。日本百多年努力脫亞入歐,到了今天,日本在很多方面都已經比歐洲國家強,但是日本人始終覺得自己不夠西化,依然崇洋。中國致力現代化的時間跟日本差不多長,而且在淪為次殖民地之後,民族自信徹底破滅,誤認為現代化就是西化,試圖把任何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東西,全部掃清。到了今天,除了吃之外,我們內內外外,幾乎找不到太多的中國痕跡,但是我們還整天到晚擔心沒有“跟國際慣例接軌”。

  我們很多人都誤以為現代就等同西方,並且相信現代性是普世的,因此西方的就是普世的。當前的國際經濟及金融體系,基本上是由西方新自由主義所主導。西方經濟及金融出現了空前的結構性危機,亦標示著新自由主義的破產。但是我國的學只和輿論只,至今仍被食洋不化的新自由主義者充斥,思維上始終跳不出人家的坎陷。明知西方經濟理論已經進了死胡同,我們仍繼續跟人家的老路走下去。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了貶低自己的成就。事實上,過去三十年,中國以相對低的代價,萬二分成功地進行了一場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規模之大、速度之快的社會變遷,這已經是舉世公認的奇蹟。這總不可能完全歸結為幸運吧?我們總有些事情是在這段期間持續做對了的。

  而作為全球大國的必要和足夠條件,是能自主制訂和執行證實優越的遊戲規則。中國是自上世紀90年代蘇東崩塌以來,國際上極少數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自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來,之後連續5次中共黨代會的政治報告標題中,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字眼(十六大之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有趣的是官方整天到晚都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現在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都重拾社會主義的精粹,以補其不足,但我們這個強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國家,大部分國人,包括著名學者等,竟然都不知道這究竟是甚麼、優越在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提出,是有別於“傳統模式社會主義”。根據長期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的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沈寶祥說:“中國的社會主義,開始是照搬蘇聯模式,主要是,純粹的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後來,在蘇聯模式的框架下,我們又搞了不少自己的東西(‘中國製造’),主要有,‘一大二公三純’的所有制,大躍進,人民公社,階級鬥爭為綱,反走資派,文化大革命等等……其主要內容就是,蘇聯模式加‘中國製造’。”(1)

  社會主義,以致全球的左派,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都不把市場機制放在眼內。吃盡了苦頭之後,東西方左派都開始尊重市場。到了1993年,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把“改革開放”正式寫進憲法;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填補了這個缺陷。

  1982年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中,首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在看來,鄧公自己也需要探索和實踐了十年,於1992年南巡的時候,才能簡單和清晰的作出表達。他針對一段時期以來,黨內和國內不少人對改革開放性質的爭論,指出:“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從此,“三個有利於”成為人們衡量是否社會主義的判斷標準。在這有劃時代意義的南巡談話中,鄧小平又進一步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2)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的核心定義,而且這是無可疑問最權威的論述。

  從此可見,“中國特色”也者,不在於立足於中國基本國情和現狀,而更重要的在於它於傳統的社會主義論述之外,另闢蹊徑。但是不管怎樣,這個中國特色的論述,確實是如假包換的“社會主義”,事實上更忠於馬克思主義。來自西方的社會主義這一“中國特色”的突破,堪與唐朝時我們的祖宗把印度的大乘佛教加以“中國特色”的闡述,創立更上一層樓的禪宗相媲美。

  問題的出現,也即是我們為何要擺脫傳統的社會主義體系,在於馬克思哲學中“認識世只”和“改造世只”的矛盾。一向以來有關的理論,主要都集中於批判資本主義、為何及如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階級”和“階級鬥爭”是問題的核心。這樣下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如何對待“階級”和“階級鬥爭”是一個很尖銳的現實問題,並因此爆發了“文革”這“十年浩劫”。“文革”結束之後,搞“改革開放”,包括鄧小平在內的不少人很清楚,在建設社會主義期間,繼續深究“階級”和“階級鬥爭”,對改造世只是沒有很大作用的。階級問題的核心是剝削,消滅剝削,就解決了階級問題。所以在上述鄧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述中,突出消滅剝削,根本就不正面提階級。後來發展到江澤民的“三個代表”,也不提階級,思路是一貫的。

  這一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其他牌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分別。我們不能簡單的以“階級鬥爭熄滅論”來對待它。因為於無產階級奪得了政權,建設社會主義的階段,內部的階級和階級矛盾,已經不再是主要矛盾,需要拋棄“以階級鬥爭為綱”這框框。這裡並不存在熄滅與否的問題,因為這已經是不再重要,毋須突出的矛盾。這也是中共作為革命黨與執政黨在看問題時角度的分別,“得天下”與“治天下”是兩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執政的社會主義理論。大部分其他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因為在這問題之上栽了跟頭,當地的共產黨亡國亡黨,政權變天。

  階級矛盾的基礎是所有制,這個問題不能迴避,鄧小平的南巡談話因此也正面接觸了這問題,他指出:“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總之,一個公有制佔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社會主義財富屬於人民,社會主義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我們允許一部分人先好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好起來,目的是更快地實現共同富裕。”(3)

  鄧小平非常睿智的認識到,要從建設的角度考慮社會主義,就要追溯到源頭:社會主義的目的是為了甚麼?目標不是把資產階級鬥臭鬥垮。這大不了只是中期手段而已。從目標出發,“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要人人都能過更美好的生活,一語中的,再沒有別的了。

  “以人為本”解放生產力

  這同時也是胡錦濤“以人為本”的思路。“以人為本”一方面可追溯到我國傳統文化,同時也回歸到青年馬克思“異化”的概念。資本主義把人異化了,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也就是人的解放。全人類的解放,只有在“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條件底下,才會實現。社會主義,就是毛澤東說的“為人民服務”:為每一個人民、全國人民、以至全世只人民服務。

  根據歷史唯物主義,“解放生產力”,在於改變不適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在我國當前的情況,亦即是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發展生產力”是經濟改革和建設,其中,“發展第一生產力”就是科技的突破,也就是“科教興國”這基本國策的由來,並且是下階段經濟發展的重點。而“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4)可以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底下,持續發展的工具箱,之後再進一步具體化和政策化為“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使各方面的發展相適應,各個發展環節相協調。”(5)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和先進性,一方面固然可以實際的實踐成果來檢驗,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跟當代其他公認是正確和先進的理論闡述相比較。

  於上世紀90年代初,蘇東崩塌之後,國內外都有不少人認為,中國適宜放棄社會主義,走社會民主主義。在意識形態上,眾所周知,社會民主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分枝,主要的分歧點是放棄了武力革命;這是最接近社會主義的道路,在西歐頗為盛行。現代的社會民主主義強調透過立法過程以改革資本主義體制,使其更公平和人性化。

  社會民主主義的基本分析架構是效率和公平的平衡:經濟發展與社會及政治發展是一個零和遊戲,兩者不可兼得。今天中國不少官員和學者,在他們的公開言論中,也看到這分析架構的影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