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適當介入”,有利於香港維持繁榮穩定。 |
中評社╱題:中央適當介入與高度自治 作者:劉廼強(香港),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本刊學術顧問
對香港制度的反思
“一國兩制”設計的時候,香港和內地的經濟水準相差很遠。我還記得,於上世紀80年代來港訪問的內地朋友,對香港的物質繁榮無不感到震撼,即時感慨流淚的也見過不少。發展到今天,連在30多年前只不過是幾個貧窮小村的深圳,其GDP也快超越香港了。中國這960萬平方公里山河在這短短數十年間滄海桑田,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能是包括鄧小平在內,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預見得到的。香港這一邊,相對起來,發展算是比較慢,變化比較少的了,但回首一看,也換了人間。當年“一國兩制”設計的許多假設,其合理性也必然因為客觀形勢的巨大轉變而不斷蒸發,這老牛破車,無論如何也得要作重大翻修,才能繼續有效為中國,特別是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的未來發展服務。
這必要的反思,我在這裡開了個頭,本文繼續拋磚引玉,希望能促進大家對這問題的思考。
還是從最基本的“一國兩制”開始。“兩制”也者,是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在上世紀80年代,什麼是社會主義制度,什麼是資本主義制度,兩者的分別無論在概念上,還是在現實的政治運作上,都是壁壘分明,十分清晰的。通俗點說,就是在香港不實行大陸這一套。當年中國大陸一窮二白,還剛經歷過被定性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大家都心有餘悸。北京承諾於1997後香港不搞這一套,當然受歡迎,剩下來的問題只是有沒有信心共產黨真的會遵守承諾。
發展到了今天,在內地不少人眼中,香港好的地方就是福利,社會主義得很。不少內地孕婦來香港生孩子,就是想享受這些福利。而在許多香港市民眼中,中國大陸資本主義得很,燈紅酒綠,貪汙腐敗,比香港還要資本主義。這在在說明,什麼是社會主義制度,什麼是資本主義制度,今天已經沒有一個大家都承認的答案,我們還要談“兩制”,反對派還要聲稱堅持“兩制”,根本已經再沒有實質性意義,甚至沒有實際的內容。
雖然反對派不知是真的抱殘守缺,還是裝蒜,依然嚷著“信心”這老調:共產黨會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會握殺港人自由,會不搞“真普選”。殊不知世界早已變了,今天的共產黨,怎樣看都不是30年前的共產黨。內地同胞的自由多得很,單說港人最自豪的言論自由,現在內地人人都可以罵共產黨,數億用戶的微博上各種信息都在傳播,謠言滿天飛,而且天天新款。而且更進一步,內地同胞經常示威遊行。
至於民主,近數十年來,西方學者對選舉民主的反思已經不少,連藉口為“爭取”普選要搞“佔領中環”的戴耀廷也搞更前衛的“商討日”。殊不知內地一早便已經引進了這一套,並把DeliberativeDemocracy譯作“慎議民主”(台灣譯作“審議民主”)。普選已逐步推廣到縣級選舉(在城市即是區級)。台灣更一早已經進行普選,北京對此從沒意見,也不會說將來統一之後要作任何改變。
因此,今天香港反對勢力之抗拒“一國兩制”,是徹頭徹尾的反共反華,是意識形態加上心理不平衡問題,呈現為傲慢與偏見,而不是什麼信心問題,甚至不是民主問題。反對勢力的主題已經越來越明顯,就是:“管你什麼‘一國兩制’,我主場,我話事。”有好處的話,奉你五星紅旗正朔不是問題,但低頭吃肉之餘,抬頭還要罵娘,更要往自家面上貼金,說這是“是其是,非其非”,這才是“愛國”。
為何要“適當介入”
形勢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倒逼著中央決策階層不能不認真反思“一國兩制”。在以前,中央向來只突出“一國兩制”是為了維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中央對港澳政策的根本宗旨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要維持“一國”利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才能維護“兩制”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香港少數既得利益者的“主場”利益,不可能淩駕於“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之上。過去還隱約從憲制和政治角度闡釋“一國”高於“兩制”,現在則正面從利益共同體的角度去闡述兩者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