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台灣方面
(一)1992-2008。台灣方面對於“九二共識”的認知,雖經歷李登輝把“一個中國”去政治化與法律化(界定“一個中國”為“歷史、地理、文化、血緣上”的概念)、“特殊國與國”、陳水扁的“一邊一國”,但七次修憲(1991年至2005年),憲法中的兩岸一中定位及追求國家統一目標卻從未改變,而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11條制定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至今維持“一國兩區”架構。
(二)國民黨2001-2012。下野的國民黨2001年修正其政策黨綱,納入“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追求兩岸和平穩定關係”。2005年國共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達成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實現三通直航,加強經貿交流合作,兩會恢復協商並簽署了18項協議。今年1月台灣大選結果,更被視為是“九二共識”的勝選。不過,由於馬英九主張“不統不獨不武”,每談“一中”,必強調“各表”,又說“台灣是中華民國”、“台灣前途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有將“中華民國”限縮在台澎金馬之嫌,導致台灣民眾對“兩岸一中”的認同並未增強。不過,今年以年,台灣朝野政黨對“一中”論述,有新的發展及突破,值得我們注意。
(三)2012年新發展。3月22日,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胡吳會”上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台灣當局依據現行法規,以“一國兩區”概念處理兩岸關係。
5月20日,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廿年來兩岸的憲法定位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歷經三位領導人從未改變。”
10月初,曾說高雄與廈門是“一國兩市”、承認“一中憲法”的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在北京大談“憲法共識”及“憲法各表”,強調兩岸應該超越差異。
個人以為,儘管馬英九依據憲法及現行法規,表明兩岸為“一國兩區”時,總愛強調“一國就是一個中華民國”,顯現出強烈的排他性及零和博奕性,也讓兩岸始終在“一個中國”名號上打轉,無法找到為兩岸政治定位解套的途徑。不過,民心是反獨促統之本,扭轉台灣民意及認同是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並邁向和平統一的關鍵所在,因此,既然“一國兩區論”符合台灣現行法規,又有助增進台灣民眾對兩岸本屬一國的認同,我們有必要藉力使力,加以研究發展導正之。至於謝長廷,雖仍不承認“九二共識”,但言必稱“憲法共識”,其實就等於承認依據兩岸憲法,兩岸之間從1992年至今都確實有“一中共識”。
我們相信,民進黨已警覺大陸政策就是他們重返執政的罩門,未來必有所轉變,而靠堅持“九二共識”獲得選民支持的國民黨,若想維繫政權,也真正為台灣人民謀福祉,就不能在兩岸政策上僅僅守成或進一步退兩步,而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並且及早開啟政治對話,以平等協商方式解決政治分歧;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結語
2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只有兩岸雙方堅持共同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兩岸關係就會平順,如果離開此共同基礎,兩岸關係就一定會遭遇波折。隨著兩岸對“九二共識”認識的深化,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給兩岸人民的實質利益,隨著台灣民眾終於體認“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和平發展”,更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與國際地位的提升,20年後的今天,我們應以歷史事實為根據,給“九二共識”一個確切的定義與表達方式,並在此基礎上聚同化異,擴大互信,為鞏固深化兩岸和平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為最終結束政治對,復歸統一,創造條件。
(本文作者紀欣係台灣的中國統一聯盟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