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拓間諜門複雜化 澳洲對華心態堪憂
1、澳洲媒體說三道四 施壓中國成為報道焦點
“力拓間諜案”自7月5日事發後,中澳兩國政府高層已經展開了多次交鋒,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及5位部長均表達了對於這件事情的特別關注,甚至提出將胡士泰帶回澳大利亞處理的不合理要求。而就在這短短1個多月時間裡,澳大利亞方面無論是民眾還是反對派均對中澳兩國政府的關係做出了負面的評價,中澳關係迅速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泰國《世界日報》)
部分澳大利亞媒體從一開始報道力拓案時,就抓住中國司法體制不放。它們強調中國司法體制如何不同於澳大利亞,借此大做文章。這些報道的言外之意是,中國司法體制不成熟、落後。這種論調既滿足了澳大利亞人對本國體制的驕傲和膨脹的虛榮心理,又引起了澳輿論對胡士泰的同情和對中國政府的不滿。(北京《國際先驅導報》)
更值得關注的是,澳洲政府表現出了泛政治化的傾向,號稱“中國通”的澳總理陸克文甚至在7月中旬放出狠話,威脅中國在胡士泰問題上需要小心謹慎。此外,他還以“西方許多國家都在仔細觀察中國”向華施壓。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政府還不顧中國的反對向疆獨頭目熱比亞發放簽證,使中國關係陷入深度波折中。吊詭的是,西方媒體以此為由頭髮起了反華大合唱,12日的《華爾街日報》甚至認為“普京主義正在向東轉移”。宣稱:“在中國成為一個法制國家之前,外國企業將永遠處於危險境地”。(北京新華網)
本應單純處理的“力拓間諜門”引發了國際輿論的強烈關注。一些西方媒體,尤其是澳大利亞媒體及該國少數政客借題發揮,將此事件政治化、國際化、妖魔化,致使中方一再出面澄清,澳方花大力氣補救,……浪費了巨大的政經成本。顯然,圍繞著力拓案以及其他一些領域的曲曲折折的紛爭,已經攪混了原本平靜的中澳關係。目前,澳大利亞方面的有識之士,也在對當前局勢進行著深刻的反思。在政治和經濟交往領域呈現出的中澳摩擦,其實背後反映了澳大利亞國內的對華複雜心態和典型的一種西方式的失落情緒。(北京《國際先驅導報》)
2、力拓案背後有必然 中國展現負責大國風範
從時間上看,“力拓間諜門”發生在中鋁收購力拓股份失敗後不久,具有偶然性,但卻很容易造成“中鋁收購不成,拿‘間諜門’報復力拓”的聯想。這也成為很多海外媒體報道中奪人眼球的部分,似乎這就是“力拓間諜門”發生的真正原因。而實際上,“力拓間諜門”背後隱藏的必然,卻是中國正加大力度打擊外國公司在華經濟間諜行為。也就是說,即使沒有“力拓間諜門”,也會有其他事件來引爆這些經濟間諜行為。(法國《歐洲日報》)
而令人欣喜的是,在“力拓間諜門”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除了秉承一貫表態,反對任何人蓄意炒作並借機企圖干涉中國內政和主權外,始終保持著足夠的克制和理性,並對外界別有用心的論調及時做出回應、努力加大中國在司法、經濟等方面的透明度與公正性,以消除外界對中國固有的偏見,再次展現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風範。(韓國《東亞日報》)
3、澳洲外交尚不成熟 調整對華戰略得不償失
今年的中澳關係可以說是是非不斷,眼下正鬧得沸沸揚揚的力拓員工間諜案似乎正將此前積累起來的矛盾推向高潮。如果看看最近幾天澳大利亞媒體對力拓員工間諜案的渲染,中澳關係真的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感覺。(北京國際在線網)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和國防研究學院院長、洛伊研究所訪問學者休·懷特認為,澳大利亞急需針對中國的指導性外交政策,需要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方方面面。他說,陸克文領導的工黨上台已有一段時間,但是至今沒有出台任何針對中國的指導兩國外交關係的政策和文件。無論從地緣政治角度還是從經貿聯繫角度看,澳大利亞需要中國,中國也需要澳大利亞。(天津北方網)
了解了澳洲政黨政治的運作流程,也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們對“間諜門”可能動搖中澳關係過分擔心。無論是在此前發生的一系列涉華議題中,還是在目前的“力拓員工間諜案”中,反對黨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對華不友好的調門儘管都非常響亮,但中國發展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恰恰發生在現在的反對黨——自由黨過去10多年的執政期間。這也說明澳大利亞反對黨對華政策與工黨並無大的區別,眼下拿“間諜門”大肆說事,無非是反對黨的身份使然。
沒有大國為鄰的地理區位以及此前長時間先後與母國英國及核心盟友美國的結盟政策,使得澳大利亞很少獨立面對和處理與一個大國的關係。但中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上升以及中澳兩國在經貿領域互補的緊密關係使得澳大利亞必須適應這種變化,在對華關係中走出嬰兒期。
從歷史經驗看,在兩國關係互動中,不要將個例事件擴大化、以“就事論事”的態度看待爭議反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陸克文因為力拓間諜案而調整對華戰略的大方向,那麼恐怕要得不償失了。成熟穩定的中澳關係,或許真的要“不打不相識”。(北京《國際先驅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