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鳩山新政亮相 民主黨面臨大考
1、參議院選舉成為生死線 鳩山新政嚴峻考驗
鳩山政府成立後,國內政治與經濟改革成為穩固政權的重中之重,但鳩山與日本權勢人物小澤一郎的權力分界引發“雙頭政治”擔憂,經濟改革也難以在短期內實現。此外,民主黨主推的“脫美返亞”政策也將面臨重重阻礙。(廣東大洋網)
而且,鳩山由紀夫接掌首相職位之際,正是日本面對各種嚴峻挑戰之時,而其中的最大挑戰就是經濟困難和高失業率。在試圖復甦經濟的同時,鳩山還要履行自己在競選中作出的諸多承諾,包括取消現有的預算上限、減少政府浪費、不增銷售稅、對農民提供補貼、增加老齡人口的社會保障開支等等。無論在財力上,還是在政策層面,如何兌現這些承諾,如何在落實承諾時做到平衡,都將是極其艱難的工作。(新加坡《聯合早報》)
明年7月,日本將迎來參議院選舉,而這也將成為民主黨執政後面臨的首次大考。對民眾來說,未來的鳩山政府能否獲得肯定,將取決於其能否兌現競選期間的承諾,尤其是關係到民眾切身利益的承諾。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如果鳩山政府交不出一份像樣的答卷,就很有可能會在明年的參議院選舉遭到選民的懲罰,這也意味著,剛剛遭遇歷史性大敗的自民黨有機會在明年的參議院選舉重新收複部分失地。(廣東《廣州日報》)
2、民主黨執政經驗太欠缺 拯救經濟難度最高
在競選的喧囂散盡之後,在獲勝的激情平息之後,鳩山和他領導的民主黨將發現,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爛攤子:經濟陷入二戰後最嚴重衰退,失業率則創下二戰後最高紀錄,毫無執政經驗的民主黨將面臨著不少挑戰。(北京中國經濟網)
對鳩山來說,首先等待他的將是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他最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讓日本走出經濟危機的困境,並逐步提高日本國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國民的收入。有很多日本選民對民主黨處理經濟問題的能力表示擔憂。這樣的擔心並非多餘:在大選中,日本民主黨及鳩山在一系列關係日本人民生問題上採取了含混不清的說法,比如企業破產、不斷上升的高失業率,還有自殺問題、獎金及其他待遇問題等;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向的問題上,民主黨主張把用在社會公共工程上的錢用來投入到社會福利事業改革,同時還將減少日本經濟對出口型經濟的依賴,並讓廣大日本消費者的口袋中的鈔票越來越多,儘管這些都是好主意,但對經濟復甦的影響將是緩慢的;民主黨主張進行經濟改革,如開放國內市場以競爭提升企業效率,並改革勞動市場等,但要改革必然要接受陣痛,執政經驗不足的民主黨尚不具備極強的改革意志與政治手腕。(上海新民網)
3、鳩山外交改寫“日本基軸” 既要美國也要中國
民主黨掀翻自民黨,日本政壇變天,不僅內政上有可能“煥然一新”,外交也將有所變革。(廣東《羊城晚報》)
早在上台前,民主黨的官員就頻頻發表類似於“脫美返亞”的言論,如“要檢討與美國的安全同盟關係”、“需要建立東亞共同體,效仿歐盟發行統一貨幣”等。鳩山上台之後也表示,自己要重點發展亞洲關係,而一向被日本視為重要依賴的美國關係,鳩山只是簡單提出“建立對等的日美關係”。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民主黨之所以“脫美返亞”,其本質原因依然是金融危機。當金融危機導致歐美、日本經濟停滯之時,亞洲各國的經濟發展依然保持強勁勢頭。8月17日,日本內閣公布的第二季度GDP顯示日本經濟出現緩慢復甦,而日本出口由負轉正得益於對中國出口的增長。
為此,日本開始意識到,要想實現經濟的復甦,必須牢牢抱住亞洲這棵大樹。亞洲擁有龐大的市場和消費能力,這使得日本不得不把重心轉移到亞洲,而選擇短暫地忽略美國。鳩山出訪第一站就選擇中國,也不無這方面的考慮。可以說,是經濟利益改變了日本與亞洲國家的親疏關係。(北京國際在線網)
“對美與對華關係仍然是日本新政府最優先需要考慮的課題。堅持日美同盟,仍然是日本新政府的第一選擇,但是有可能更多地強調自主和對等,在軍事力量的增長方面,不會比自民黨政府走得更遠。”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梁雲翔教授表示,“中日兩國間存在的一些結構性矛盾難以得到根本性解決。”(廣東《時代周報》)
鳩山會是“經濟蟲、外交龍”嗎?有海外媒體認為,先前作為在野黨,民主黨可以借助抨擊執政黨自民黨的對美政策為自己加分,但一旦接掌政權,民主黨不會把日美同盟“置於險境”,美國仍將是日本重要外交夥伴。而對於日本國民們所關心的經濟發展問題,日本民主黨及鳩山可能不會讓日本選民滿意。(北京和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