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經濟利益一頭獨大 曹操墓成了搖錢樹發古人財
1、曹操墓吸金堪比兵馬俑 商業開發急功近利
一方面是河南省文物局言之鑿鑿地斷稱已經找到曹操墓,並拿出所謂的六大鐵證,另一方面則是坊間的半信半疑和學界的不同聲音。曹操墓到底有沒有找到,仿佛陷入了各執一詞的漩渦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墓尚未最終確定之前,就有好事者忙不迭地算了一筆經濟賬,稱曹操墓作為全新的一個文化旅遊景點,比殷墟、岳飛故裡更加引人注目,比照兵馬俑的參觀人數,曹操墓每年最低估計,會給安陽人民帶來4.2個億的收益。這個數字,還是在不景氣的宏觀經濟背景下,以及國外遊客的份額很低的情況下。如此巨大的商業利益,也許不能不讓相關方面動心。(北京國際在線網)
見多了各地對於名人的鐘愛與爭奪,當地相關部門對於曹操墓的熱情與開發容易理解,靠著曹操在我國歷史長河中所積累的萬千名氣,一旦“曹操墓”成為景點,那麼自然會帶來相當可觀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但是曹操墓剛剛對外披露消息,甚至在其真實度都沒有完全證實的情況下,這樣急切的開發是不是有些盲目?對於墓穴的確認是一項科學嚴謹的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一旦得不到公眾的認可,遊客較少,巨大的花費豈不打了水漂?(上海東方網)
2、文物部門地方政府“打架” 旅遊開發後果堪憂
有意思的是,在曹操墓這一重大考古發現公布的第一時間,便聽到河南省文物部門宣布:高陵將以保護和研究為目的,“不會用於商業開發”或從事“商業活動”。同一時間,當地政府負責人也接受了媒體採訪,說“配合”文物的發掘和研究外,首要的訴求,便是準備啟動曹操高陵申報國家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程序;隨後是規劃、建設高陵博物館;最終,則要“建成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為一體的三國文化考古、文物保護基地和旅遊景區,為推動安陽文化旅遊事業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所有了解國內不少地方完全以旅遊資源價值決定對待文化遺產態度的現狀者,所有見過當成旅遊資源而遭遇過度開發的文化遺產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負面案例者,恐怕都能聽出上面兩種政府聲音的差異。(遼寧《時代商報》)
文物部門與地方政府在對待文物開發立場的不同,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問題只是,以保護、研究為主的文物部門,真的能在未來“景區”的建設中當家嗎?如果不能,大可不必輕率表態、承諾,否則只會徒然暴露政府部門間的不能協調,而致一次次自損聲名,失信於民。而一個尚在發掘階段已急於抱回“文保”牌牌、謀劃旅遊景區的主事者,又如何能夠保證,未來的開發不會演變成經濟效益一頭獨大、急功近利不惜庸俗化開發的又一案例?
連莫須有的“李白故裡”、“梁祝故裡”都要惡爭一番,虛無縹緲的遠古傳說都不惜加以附會、包裝,大有文化價值的曹操墓怎可能不被當作資源富礦,加以開發和利用?既然逃不過商業化命運,倒不如坐下來面對現實認真研究:在保持核心遺產原真性和嚴肅性的基礎上,怎樣的商業開發和活動,才配得上寫過《觀滄海》的那位英雄,不致讓軒昂的魏武大帝和漢魏文化因了子孫的俗惡而蒙羞。(上海《新民晚報》)
3、爭奪名人資源不可開交 地方發展觀念短視
安陸和江油爭奪李白,河南永城與安徽亳州拉扯華佗,江蘇盱眙大戰安徽鳳陽,交鋒的“戰利品”則是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地。由於背後存在的經濟利益和地方保護,這些異省對抗注定成為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雙方都具有大量專家助陣。還有,山西兩地都稱自己是堯之故鄉,戰火已經綿延至門口。凡此種種,使對曹魏墓葬的質疑顯得並不多餘。(四川《華西都市報》)
曹操墓的發現,最讓人感慨的就是當地相關部門的興奮,又是將展開徵地、修路、通水、通電等工作,同時,公檢法部門積極行動起來,聯手發布通告,敦促盜掘西高穴曹操墓違法犯罪嫌疑人員投案自首和上繳文物,還要建立專門的公安機關。兩千年年,孔子曾經感慨,“應好德如好色,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如果換用一下孔子的話,那就是各地應該集中精力於制度改革完善和技術創新,就像各地熱衷於爭奪名人一般。但是不得不說,當下對於在經濟發展基礎和環境等的用心也如“曹操墓”般用心的並不多。
從長遠來看,要想獲得持續的收益,經濟發展要想有一個扎實的基礎與發展,僅僅靠幾個歷史名人是不可能維持的,倘若總是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成本用於“爭名”與“搶利”上,總是有些短視。(上海新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