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財政包袱不堪重負 高福利主義之殤
1、改革大勢所趨 高福利體制成歐洲心病
歐洲“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政策聞名于世,但也正是這項政策令老齡化嚴重的歐洲國家背負了沉重的財政包袱,高額的養老金造成的財政負擔成為此次歐洲債務危機的原因之一。歐洲許多國家為了緩解債務危機、减少財政赤字紛紛拿退休制度“開刀”,延長退休年齡是“第一刀”。(北京《中國產經新聞》)
事實上,養老金改革難題是許多歐洲國家面臨的共同難題。有分析認為,這一問題的解决將直接關係到這些國家何時能夠真正走出債務危機,在當前歐洲債務危機風險仍然存在、經濟復甦尚不穩定的背景下,未來改革的逐步推進將是必然趨勢。
目前,很多歐洲國家已經無力兌現原來的高福利承諾。在希臘,養老金改革問題甚至比法國更加嚴峻。有分析認為,希臘的養老金體系是希臘政府開支失控以及財政不堪重負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對養老金制度的改革是正確的,如果不對養老金制度進行徹底改革,該體系在5年內將會崩潰。據歐盟委員會數據,如果希臘養老金制度不改革,到2060年,希臘每年需要支付的養老金占GDP的24%。現在養老金支付占GDP的12.5%。
但是,歐洲民眾多年來已經習慣于早退休、高福利等優惠的養老金制度,這使得歐洲國家稍加改革就阻力重重。法國退休制度從1945年建立迄今曾經歷多次改革,也多次引發爭議。(北京《經濟參考報》)
2、“小手術”大阻力 歐洲“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雖然抗議聲和罷工潮此起彼伏,但正如一些歐洲學者所指出的,歐洲“豪華福利”的削减,將會成為難以扭轉的大勢。畢竟,對於各國政府來說,在“開源”方面拿不出得力的辦法,那就只有在“節流”方面做文章,紛紛出台了“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計劃。(北京國際在線網)
20日,英國政府公布了一項最新的削减開支計劃,减少約兩成開支,包括裁撤工作崗位、大幅削减各種福利支出等;本月初,德國政府批准了一項為期4年、總額816億歐元(1030億美元)的緊縮方案,承諾將大力削减過高的預算赤字;上月底,西班牙政府公布了2011財政年度預算草案要點,打算將政府開支縮减近8%,並計劃逐步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至67歲;而在7月份,歐盟執委會發布了一份報告,提出一個目標,在2040年歐盟各國都要實行67歲退休。
對於歐洲的這種决心很大的改革舉動,種種擔心仍難打消,因為這些改革在付諸實施的過程中將面臨超乎想像的阻力。瑞典斯德哥爾摩商學院教授克梅爾指出,福利政策的核心是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障,只要這兩項核心沒有根本性的改革,福利“奶酪”的味道就不會有什麼改變。從目前歐洲各國的實踐來看,也確實沒有哪個國家的政府敢在這兩項福利政策上“大動手術”,“改革只是在沿著中線稍微"右側通行"而已”。但即便是法國和西班牙這樣的小手術,就已經遭到了大範圍的罷工和暴力抗議。(日本《中文導報》)
歐洲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歐洲“豪華福利”制度的建立花了數十年的時間,而改革並重建這種歐洲人賴以生存了半個多世紀的制度,需要花費的時間可能更長。(北京中新網)
3、量力提高福利 “養老制度陷阱”警示中國
當前,不少發展中國家亦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社會保障問題開始逐步顯現。而法國社會圍繞退休制度所引發的種種爭論,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提高“超標福利”需謹慎。1983年法國密特朗總統當政時期,將法定退休年齡降低,當時確實討好了選民,但却給以後政府留下一個大包袱。須知,社會福利是剛性的,提高容易降低難,一旦降低有可能導致社會不穩定。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海崢認為,應該從人力資本的研究角度出發,合理推算出退休年齡從而保證養老資金的可持續支付。發達國家尚且如此,發展中國家更要量力而行。
此外,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不少法國民眾有著“永恒福利理想”。但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在享受生活與提高經濟競爭力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否則的話可能期待越高失望越大。(上海《解放日報》)
從1995年的大罷工以來,法國的退休年齡15年來都提高不上去,政府一提提高退休年齡就引發大規模罷工,造成了社會與國家、工會與政府的嚴重對立。養老制度成為法國社會最敏感的問題之一,使先後兩届政府直接或間接為此下台。由於歷史包袱、文化傳統以及以法國為代表的地中海沿岸國家的特點,西歐一些國家已經深陷養老制度的陷阱中無法自拔,嚴重損害了這些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對於同法國一樣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來說,也應該嚴防養老制度成為經濟發展、民眾福利的障礙。(《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