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緬甸華人的命運,如一條起伏跌宕、艱難曲折的長河,長期在特殊環境裡隱忍和適應。 |
中評社香港10月22日電/“現在是最好的時代。”77歲的胡定邦說。
中國廣播網報道,身為緬甸曼德勒明德華文學校的校長,他剛剛隨緬甸華文學校校長訪問團訪問了中國。2011年8月,緬甸明德文教會23所華文學校的老師在國內一家企業贊助下集體到昆明接受了培訓,這是緬甸華文教師首次大規模到中國接受教育培訓。同時,國內一家慈善基金會還向明德文教會捐贈了一批國內教材。
儘管杯水車薪,影響有限,但“這在以前都不敢想象”,胡定邦感慨。
過去50年,受緬甸國內政治和緬中關係的影響,華人在緬甸備受打壓;緬甸的華文教育也經歷了一段極其幽暗的時光。由於失去合法身份,只能以其他身份為掩護,在夾縫中摸索求存。
但為了子女不忘中華文化傳統,緬甸華人堅持自辦華文教育,可謂是殫精竭慮,歷盡艱難。
教育是政治的折射,觀照緬甸華文教育與緬甸華人的命
歷史可曾忘記?
緬甸的華文教育曾有過一段興盛。
1948年緬甸獨立之初,在緬甸居住的華人已達數十萬之多,緬甸境內華人創辦的華文學校也達兩百多所。規模最大的仰光華僑中學占地數百畝,每逢年末春節,仰光華人都要在該校舉辦規模盛大的游園活動,內容豐富、游人如織,成為一時之勝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