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實現的一個夢想
2000年,台灣民進黨贏得選舉,開始八年執政,也中斷了對緬甸華文教育的八年支持。
經濟崛起的中國大陸開始取代台灣,對緬甸華文教育進行扶持。但中國國家漢辦(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僑聯、僑辦等部門採取的是另一套模式。
曾經的前車之鑒,以及中國現在奉行的“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外交政策,使得在對待“海外華文教育”的態度上,中國官方要求“必須面向當地”,“尊重當地政府的正規合法教育”。
因此,中國漢辦面向海外華文學校組織編寫並提供的是一套“對外漢語教學”的教材。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模式,以教授漢語的交際工具為目的;而傳統華文教育則是把漢語作為母語,“除了要教會華裔學生掌握漢語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要在此基礎上,保持並發揚中華文化情結,培養並豐富他們的中華文化人格。”
曼德勒福慶語言電腦學校是緬北地區唯一採用這套教材實施第二語言教學模式的華文學校,“我們的特點就是以語法教學為主,把文化和語言剝離。重視語言的結構而非內容。”該校校長李祖清說,“華裔學生還是以接受緬甸教育為主,只需要掌握漢語的交際技能就可以了。”
該校教務主任林仙珍長期教學發現,這一教學模式對緬北以漢語為母語的華裔學生缺乏吸引力,但因為與中國官方“面向當地”的漢語推廣理念不謀而合,福慶學校得到了中國官方的大力扶持。
中國國家漢辦將其設立為緬甸第一所“孔子課堂”,相較而言,其他仍堅持傳統華文教育的華文學校卻日益陷入尷尬和迷茫。
它們大多使用的台灣教材已嚴重老化,其中甚至還有“光復民國”等意識形態內容;但希望得到中國國內教材,或針對緬甸華文學校非全日制教學的現狀專門編寫一套各科目教材的要求,卻因為中國官方顧慮“會對當地正規學校的教學活動產生干擾,干涉國家主權”一直未獲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