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無論如何,F-15C在蘇-30MKl面前遭遇慘敗却是事實,那麽在真正遭遇具備三翼面和TVC的完全狀態蘇-30MK I時結果又將怎樣呢?按照美國官方的說法,蘇-30MKl戰鬥機能够利用其矢量噴口所賦予的出色的超機動能力輕易騙過F一15,幷在F-15做出反應之前發射至少兩枚導彈,這足以决定勝負。
美國波音公司經過模擬測試後表示,假設蘇-30MKl與F-15C同時發動BVR攻擊,蘇-30MKI可以通過其超機動能力擺脫第一次超視距導彈攻擊,幷獲得第二次導彈攻擊的機會;而F一15則能够利用電子對抗優勢躲開第一次BVR攻擊,而蘇-30MKI的第二次攻擊將直接决定F一15的生死。也就是說在雙方對等的BVR作戰中,蘇一30MKI明確可以獲得2個階段的攻擊機會和一次有效的機動擺脫機會,而F一15只有一次攻擊機會,這將大幅度提高F一15與蘇一30MKI的總交換比。
那麽在雙方完成第一次BVR攻擊後,爲什麽只有蘇一30MKI獲得了第二次攻擊機會。波音公司在模擬對抗中稱:關鍵在于蘇一30MKI發射了第一枚中距導彈後可以立刻利用超機動性令飛機在一瞬間與F-15的相對速度接近零,而此時F一15裝備的脉沖多普勒雷達的多普勒工作狀態會對所跟踪的目標陷入混亂,而蘇一30MKI正是利用這個機會實施第二次導彈攻擊,同時利用大推重比發動機迅速加速,幷准備與F一15進入格鬥。而此時F一15在只實施了一次攻擊後却遭受了兩次攻擊。
由于雷達的多普勒狀態工作原理是通過波源與雷達的相對運動(即多普勒效應)來對目標進行定位、測速和測距。如果蘇一30MKI正確完成有效機動,那麽在蘇-30MKI與F一15的相對速度接近0時,對于F-15雷達的多普勒搜索狀態來說蘇一30MKI幾乎可以說是隱身的。而在雷達陷入混亂這段短短的時間內蘇-30MKI足以發動第二次攻擊幷進入格鬥導彈射程。
由于完成了幾次减速機動,進入格鬥時蘇一30MKI的高度應該低于F-15,而這正適合于蘇一30MKI利用OLS以天空爲背景准確鎖定F一15而不必擔心與來自地面的幹擾,這次近距格鬥導彈的攻擊對F一15來說將是致命的,而飛行員一般習慣于拉杆擺脫,此時格鬥導彈則正好准確進入追尾攻擊,命中幾乎是一定的。
不過換個角度來說,蘇一27本來就是爲了戰勝F-15C而研制的。服役時間晚于F一15,而蘇一27的超級改進版蘇-30MKI要好于普通的F-15C比較正常。(來源:《航空世界》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