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願軍戰士就著雪團吃炒面。(資料圖)
|
民以食爲天,戰士更不可一日無糧。在遠離家鄉的朝鮮戰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經過慘烈的戰鬥後,却經常陷入“無米之炊”的困境。那麽,在人生地疏、條件艱苦的异國戰場,志願軍如何解决吃飯問題、他們都吃些什麽?
在新華軍事抗美援朝親曆者系列訪談中,不少老戰士都回憶了當時的情况。現在,就請他們爲您揭密朝鮮戰場上志願軍的特色“菜單”。
一把炒面一把雪
每當我坐在餐桌旁,面對著豐盛飯菜的時候,就常常想起五十年前,在抗美援朝前綫那一把炒面一把雪的日子。
我們入朝不久.因爲敵機瘋狂轟炸運輸綫和醫院駐地,供應困難,在三浦里駐軍時,就開始吃凍土豆、壓縮餅幹和雪加炒面了。
那時,爲了躲敵機,白天不能生火做飯。早上吃過早飯,帶傷員上山防空時,大家就裝上一些煮熟的土豆和炒面,壓縮餅幹很少,主要留著給傷員吃。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天,土豆很塊就凍成一個“硬石頭”,啃起來挺費勁,而且凍過的土豆,味道是苦澀的,同志們都不愛吃。就是這種又苦又硬的食品,也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比較起來,可口的就是我們的“家常便飯”--炒面了。吃炒面是有“講究”的,必須邊吃邊喝水,否則又噎又嗆,根本無法下咽。
大家吃炒面的方法也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有的人把山上積雪舀在搪瓷缸子里,加上炒面,攪拌而食。有的一把炒面、一把雪同時吃。我的吃法是:先把積雪攥成一個拳頭大小的雪球,吃炒面時,先吃一口雪團,口腔濕潤了,炒面自然也就不幹巴難咽了。我的戰友張玉蘭的吃法要算最有特色了,她把炒面、雪攥合在一起,團成較大的雪球,裝在棉衣外邊的口袋里,這樣不會融化,也不會凍得過硬,行軍走路時,吃起來特別方便,她美其名曰:“什錦飯團”……。俗話說,饑了吃糠甜如蜜。當饑腸轆轆、口渴難忍,又沒有東西可吃的時候,那炒面和雪球可就是美味佳肴了。
凡是到過朝鮮前綫的人,誰能忘記那一把炒面一把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