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俄軍事航空合作點評:應形成協同生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3 10:23:10  


從整個世界格局看,在先進技術,尤其是軍事技術上,西方對中俄的壁壘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中俄有必要開展深入的軍事合作,航空工業的合作自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圖爲中國國産最新型號殲七E戰機。
  最近本刊連續3期刊登了俄羅斯專家對中國戰機發展的評論。由于中國航空兵發展與蘇,俄有太深的淵源。我們陸續收到了一些讀者對這些評論的再評論。其中有一位名爲章翼的網友來文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爲此我們特刊發其文,以饗讀者。但幷不表示我們贊同和證實其觀點。

  合作的曆史

  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與蘇聯一直有著密切關系。中國的航空工業最初就是在蘇/俄的大力援助下建立起來的,在此後的幾十年內,隨著兩國之間政治局勢的變化幾經波折,但是一直未脫離蘇/俄的技術影響。蘇/俄對中國航空工業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爲三個階段:1950年代,主要是在蘇聯大力援助下的學習階段;1960~1980年代,在脫離蘇聯直接援助之後的探索階段;1990年代至今,中俄重新開展軍事合作後的引進和創新階段。

  從一五計劃開始,蘇聯在航空技術、産品和人才上給了我們巨大支援。蘇聯援助我國的156個重點項目中,航空項目爲13個。我國在蘇聯的援助下仿制成功了一批飛機型號,如雅克一18(初教一5)、米格一17F(殲一5)和安一2(運一5),中國還嘗試自行設計了殲教一1和初教一6飛機。中國用幾年的時間就實現了“修理飛機一仿制螺旋槳式飛機一仿制噴氣式戰鬥機一自行設計飛機”的跨越,使航空工業從幾乎白手起家到初具規模。

  1950年代末期,我國開始仿制蘇聯的米格一19C(殲一6)、米一4(直一5)和圖一16(轟一6)。由于受到“大躍進”的影響,倉促上馬了很多飛機型號,這些飛機型號指標脫離實際,因此無法研制成功,還導致仿制殲一6和米一4的項目停滯不前,已定型生産的飛機,生産質量也出現問題。從1956年開始,由于政冶局勢的變化,蘇聯對中國的援助態度逐漸轉爲消極。1960年6月,蘇聯突然宣布撤回全部航空專家,蘇聯在航空方面對中國的援助接近于停滯,但是之後仍給予了我國一些援助,例如向我國出口米格一21飛機。我國的航空工業發展隨之轉入第二個時期:探索前進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修正了“大躍進”時期的錯誤,對飛機的設計和生産進行整頓,嚴格遵循科學規律和工藝規程。同時,爲擺脫蘇聯援助中斷的不利影響,努力實現了航空産品的國産化,幷開始獨立研制飛機。在此期間,我國仿制成功了米格一19C(殲一6)、米格一2l(殲一7)、圖一16(轟一6)、伊爾一28(轟一5),以及運一7、運一8和直一5飛機,幷在殲一6的基礎上研制出了强一5飛機,在米格一21的基礎上研制出了殲一8飛機。但是由于自身基礎太差,又缺乏外界援助,這個階段中國的航空工業進展很緩慢。例如殲一7飛機的國産化一直未能實現大批量生産能力,殲一8飛機的研制也拖延了很長時間。直到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殲一7、殲一8飛機的研制生産才逐漸成熟,使戰鬥機實現了從第一代到第二代的跨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