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慎格認爲,中國的軍事力量構成中,最具威懾力的部分當屬解放軍的戰略火箭部隊。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第二:炮兵部隊著手實施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使其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從1996年開始,中國新型固體燃料近程彈道導彈的年生産速度提高了兩倍以上,甚至3倍。中國還部署了至少40枚洲際導彈瞄准美國。新一代車載機動型中程彈道導彈DF一21也已于1996年開始了戰備值班,目前二炮部隊正在開始裝備新型車載機動洲際彈道導彈,其中就包括射程達10000公里的DE一31系列。DE一31的産量估計應當已經達到了每年10—20枚的水平。
目前,中國海軍夏級彈道導彈核潜艇裝備的是第一代固體燃料潜射彈道導彈“巨浪一1”型,射程提高到8000公里的新型“巨浪”導彈也將在3年內開始正式服役,裝備新型彈道導彈核潜艇皆級(094型)。此外,解放軍還將“大量使用新型常規和核彈頭的中程和中遠程彈道導彈,以應對仟何地區突發狀况,幷將進一步擴編遠程導彈部隊的規模”。
中國核力量之所以會出現如此驚人的擴充速度,其戰略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中國核力量的二次打擊能力,從而提高對美國的戰略威懾和反擊能力。
中國一直强調將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但一些美國專家却相信中國其實保留了對台灣或外國于涉勢力首先使用核武器打擊的權利。2005年,解放軍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朱成虎少將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就曾直言不諱地表示“如果美國决定幹涉,我們將堅决予以還擊。我們將對西安以東所有城市遭到摧毀作好准備,當然,美國也得做好中國摧毀美國數百個城市的准備”,這已經充分地表明了中國的立場。解放軍內部的軍事研究者們認爲,“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嚴重限制了本國核力量的作戰靈活性,降低了本國的核威懾和反擊能力,因此一直試圖改變這一原則。
在以上這些闡述和斷章取義的引用之後,譚慎格公開置疑中國多年來奉行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盧稱這一原則有可能只是出于對外宣傳和消除美國政府和民衆的緊張感的目的而提出的。中國的核力量學說在常規和戰略彈道導彈的部署和使川原則方而幾乎沒有什麽區別。此外,現代化水平和作戰能力不斷提高的巾國核力量顯然已經遠遠超出了應對台海沖突的需要,已經擁有了可靠的“區域拒止”作戰能力,能在戰時對美國部署在日本、韓國和關島的前進基地和部隊實施有效打擊;也能爲外交部門撑直腰杆,使其敢于采用更加强硬的態度來解决同鄰國的領土爭端。總之,中國新一代核武器系統的裝備部署對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武力投送能力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對美國的亞太盟國和友好國家的安全利益造成了威脅,幷且破壞了本地區現有的軍事平衡。
◎核擴散
譚慎格毫無根據的聲稱,中國對巴基斯坦、伊朗和朝鮮的核武器研制項日提供了直接或間接的幫助。他認爲,“9·11”事件嚴重削弱了美國的安全形象,使美國政府的關注點被迫從亞洲轉叫了本土,從那以後數年,大量的外國投資從美國流向中國。如果伊朗和朝鮮使用核武器對美國或其盟國實施攻擊,外資大舉外逃的情景必將再度重現,這或許是中國不願意同美歐國家一起對伊朗和朝鮮核項目施加壓力的原因之一。
隨著中國導彈武器制導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美國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前進基地和軍隊將極易受到中國導彈的精確打擊。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將有可能會面對中國新型戰區彈道導彈的嚴峻威脅。由于這些導彈的末段飛行速度極高,因此以目前的反導技術而言要想攔截這些導彈是完全不可能的。此外中國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和戰區彈道導彈不斷提高的射程將會使部署在日本、韓國和關島的美軍部隊置于中國導彈武器的打擊半徑之內。
◎反衛星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