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慎格在他的文章中花了很大篇幅來描述一支只在美國人的想象中存在的“中國黑客部隊”。中國軍力雖然是熱門話題,但畢竟在中美關系正常,兩國兩軍雙邊交流與合作越來越頻繁的背景下,中國軍力離美國人還是一個比較遠的話題。相反,在全球因特網時代,信息安全與大多數美國人都切身相關。以譚慎格爲代表的部分美國右翼學者炒作“中國黑客”部隊以嘩衆取寵的目的昭然若揭。不僅如此,譚慎格還在文中大玩概念偷換,將解放軍的信息化建設與黑客行爲等同起來,混淆視聽。
譚慎格寫道:在《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最引人注目的詞或許就是“信息化”了。2003年初,中國陸軍組建起了第一支“資訊化部隊”。自那時起,這支部隊便成爲了中國陸軍下轄的各軍兵種中行動最活躍的一支。毫無疑問,這支部隊是以上世紀90年代末由中國公安部和國家安全部組建的專業隊伍爲基礎發展而來的,不僅裝備先進而且訓練有素,能够熟練地利用互聯網和移動電話網絡對敵對分子實施監聽、識別、定位和審查。解放軍的新軍事學說認爲,計算機網絡戰(CNO)已經成爲了“戰力倍增器”,在與美國或其他潜在敵人如台灣、日本、韓國甚至英國可能爆發的沖突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那時起,解放軍網絡戰部隊的行動變得愈發活躍起來,手段也越來越高超,令人難以防範。顯然他們是唯一一支定期對敵人發動實戰攻擊的解放軍部隊。
他援引《時代》周刊的報道稱,2004年11月1日,解放軍電腦戰部隊的士兵“坐在位于中國南方某處的計算機跟前開始了每天的‘狩獵’,他們對美國的絕密信息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五角大樓的計算機安全監察員從2003年起便觀察到了這種有組織攻擊行爲的存在,當時大批黑客開始瘋狂攻擊美國政府網絡,而這些攻擊只是那場後來被美國調查員稱之爲“驟雨”的大規模網絡信息戰的一部分。利用一種簡單但極其先進的掃描程序,“驟雨”的黑客們找到了大量存在于美國國防部系統中的網絡缺陷幷對它們實施了攻擊,受到攻擊的部門中共至包括位于亞利桑那州瓦丘堡的美國陸軍信息系統上程司令部,阿拉巴馬州漢斯維爾的陸軍太空與戰略防禦司令部等核心軍事部門。通過技術跟踪,發現這些攻擊都來自中國廣東的一個網絡,一位美國軍方專家表示,這些攻擊所使用的軟件和黑客技術表明這是。一次極其專業的軍事行動。那些黑客“從容地進出于美國軍方的網站,行動毫無錯誤、無懈可擊,攻擊結束後又抹去了所有的痕迹,幷留下了後門,這一切都只用了不到30分鐘而已。除了軍方組織外,別的普通黑客怎麽可能具備如此之高的技術水平?”
通過中國國家計劃委員會(sPc),解放軍網絡作戰部隊可以對微軟的軟件源代碼進行詳盡地分析,因此自然能够輕易地發現攻擊目標所使用的軟硬件中所存在的漏洞和缺陷。2002年6月,同家計劃委員會曾同微軟公司簽署了一項合作備忘錄,微軟公司向中國政府開放其源代碼。因此,這些網絡攻擊很可能屬于中國官方制定的一場經過深思熟慮的網絡戰役。
當五角大樓在經曆了2004年的網絡攻擊後開始著手組建網絡防禦系統的時候,美國政府的其他部門却似乎還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依然沒有積極制定任何應對措施。于是在2006年,至少有4個相互獨立的美國政府計算機網絡遭到了中國電腦戰部隊的偷偷滲入。2006年春,美國國務院的非保密計算機網絡中發現了中國黑客設置的後門程序,大量敏感數據信息正在被源源不斷地從負責中國和朝鮮事務的辦公室所使用的電腦上被竊取出來。在國會的壓力下,國務院終止了從聯想公司采購計算機的合同。
解放軍網絡戰部隊希望能够盡可能的避免被發現,但同時又試圖給被滲透方造成一種“任何滲透或襲擊都能够被及時有效發現”的虛假安全感。今年年初,一位專家在一場聯邦信息管理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政府一半的計算機網絡都已經被中國人滲透”。美國國防部的消息來源私下稱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在建設機密系統時他們涌常會避免采購中國研制或生産的計算機軟硬件設備。但是,隨著值得信賴的國産尖端微芯片制造産業外移,五角大樓的采購渠道將日益變得狹窄,這將令目前已經極爲嚴重的中國網絡攻擊情况變得愈加難以收拾。中國正在日益成爲國際商用現貨微芯片的主要制造國。
美國政府的數據庫面對中國黑客的滲入顯得弱不禁風,美國政府對于這一事實表現得非常沉默,但是2006年春出現的一次黑客攻擊行動使得這一問題浮出了水面,當時某外國“海岸警備署”在其網絡系統中發現了一個十分隱蔽的程序,這個程序隱秘地尋找船舶的航行時間表然後將它們發往一個位于中國大陸的電子郵件地址。事實上解放軍的網絡戰部隊很可能已經滲入了五角大樓的非保密的敏感因特網協議路由器網,幷且已經設計好了專門的軟件,以便在中美兩國間爆發沖突或對峙時同然發難,癱瘓國防部的NIPRNET網。另外如前文所描述的那樣,解放軍網絡戰部隊能够取得美國使用最普遍的辦公軟件的源代碼,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掌握了進出美國各政府網、軍事網、商務網甚至個人計算機的萬能鑰匙。
◎中國軍事力量擴張對地緣政治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