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能力的不足必須通過戰術途徑來彌補。曆史一再證明,正確的戰術思想、巧妙的戰術運用、創新的戰術動作,以及合理的力量編成,是以弱勝强的重要手段。戰術同技術一樣,都是高度智慧的結果,其影響因素甚至比技術還複雜,鑒于此,筆者在這里只談戰術原則、戰術要素和力量編成等問題。
用三代機抗擊四代機。必須明確的戰術原則就是:在被動之中求主動。技術决定戰術,三代機相對于四代機的技術劣勢。僅通過技術改進是難以找平的,加上戰術途徑也不可能全面地“化劣爲優”。被動是一個總體趨勢,主動只能是局部的主動、某些環節上的主動。
好,下面我們分析具體問題。
首先看戰鬥隊形。現代空戰以雙機爲基本戰術單位,過去的雙機隊形强調目視聯系和火力支持,長機在前、僚機在後,最大的間隔、距離(飛機的橫向距離叫“間隔”,縱向間隔叫“距離”)只是幾百米的量級。若打四代機,必須采用更大的疏散編隊,間隔、距離應在10幹米以上,同時采用相當大的正高度差或負高度差,兩機之間通過數據鏈路形成信息聯系。這樣,將大大擴展搜索、探測範圍,前面的飛機擔負誘餌、佯動、支援任務,應該作爲僚機,後面的飛機作爲長機負責主攻。這樣做,可以削弱“猛禽”們的隱身優勢,便于發揮中距彈的作用。依此思路,中隊隊形也應該編成誘餌,佯動、攻擊兩個分隊,以擴展搜索、探測範圍爲至要。
再看空戰五環節。傳統的空戰包括了五個階段,或者五個環節:搜索、接敵、攻擊、格鬥和退出戰鬥。搜索:面對“猛禽”,單靠三代機本身的能力要做到“先敵發現”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配裝了同樣的雷達也做不到,因爲你的RCS比人家大幾十倍甚至上千倍,必須依靠其它飛機(預警機等)、衛星,還有陸基、海基平台探測到的信息及時發現目標,當“猛禽”打開彈艙或雷達開機的時候,則有可能利用機載雷達鎖定目標。接敵:過去的接敵方式主要是高速接敵和利用雲層接敵、超低空隱蔽接敵等三種,這些方式對付“猛禽”沒有意義,必須在接敵過程中實施强大的電子幹擾,即電子隱蔽接敵。一方面,電子幹擾對付“猛禽”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可逃避“猛禽”先敵攻擊的中距彈打擊。攻擊:在發現目標後,迅即發射中距導彈,邊攻擊邊接敵,或者邊接敵邊攻擊,攻擊和接敵這兩個環節可能將會融爲一體。過去强調“首發命中”的重要,但對付“猛禽”,“首發命中”是很難達到的,此時發射中距彈主要爲達成近距格鬥創造條件。格鬥:打“猛禽”近距格鬥是不能忽視的,因爲這正是三代機的相對優勢區,達成近距格鬥就意味著“猛禽”的優勢蕩然無存。歸結起來,用三代機打“猛禽”的基本思路是:利用體系能力實施探測、搜索。采用邊攻擊、邊接敵的電子隱蔽突防。力爭達成近距格鬥的局面。
三看協同動作。盡管“猛禽”也只是作戰體系中的一個節點,但它確實是一個高技術的玩意兒。它實際上代表了一個作戰體系的水平,因此,力量協同之重要不言而喻。這種作戰協同不僅是戰鬥機之間的協同,還有攻擊分隊、佯動分隊、掩護分隊、甚至誘餌分隊之間的協同,還有戰鬥機與保障飛機之間的協同。空中力量與航天力量的協同,空中與地面的協同等等。協同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時間上的一致性,作戰信息要實時傳遞,協同動作要同時進行。
最後看作戰指揮。越南人用米格一17打F一4、F一104,取得了連美國人都倍感震驚的戰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依靠地面指揮所的准確引導,“依靠地面引導”曾一度發展爲蘇式防空作戰的典型模式。用這種模式來打“猛禽”肯定是不行的,一是地面指揮所的覆蓋面積有限,二是地面指揮所對空情掌握滯後,三是地面指揮所容易招致敵人的先期打擊。打“猛禽”的前綫指揮機構(戰術級)必須由空中預警指揮機來承擔。
根本出路:提高體系戰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