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戰略問題專家彭光謙將軍,及中國航母想像圖。 |
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著名軍事戰略問題專家彭光謙少將四日做客新華網接受專訪時表示,近海防禦還是中國海軍的性質。即使將來中國有航母了,也不是要擴張,不是要在全球炫耀武力。
大公報訊,對於中國軍艦赴亞丁灣、索馬里護航,彭光謙說,中國軍艦到遠洋執行護航任務,並不是中國軍事戰略發生什麼變化,國防政策的防禦性沒有變,並不是說走遠一點就是進攻性了,海軍的近海防禦政策也沒有變。整個海上的力量中心仍然在近海,不在遠海,中國是一個陸地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陸海是一體的,海洋是陸地的一個戰略屏障,是它的第一前沿,保衛陸地的一個前沿。
彭光謙進一步指出,近海防禦還是中國海軍的性質。要說作為藍水海軍,中國海軍還有點距離。即使將來具備了藍水海軍的實力,近海防禦,防禦自己的合法利益、陸地安全,還是中國海軍的基本路線。
彭光謙說,當然,海軍要執行護航任務,要有走向遠洋的能力。即使中國將來有了航空母艦,是不是就是藍水海軍呢?也不一定,中國有航空母艦,還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利益,而不是擴張,不是要在全球炫耀武力。
新華網獨家專訪:彭光謙將軍點評2008中國軍事外交
另據新華網報道,2009年1月4日,著名軍事戰略問題專家彭光謙少將做客新華網接受專訪,點評2008年中國軍事外交領域成就。在訪談中彭光謙說,2008年軍事外交是非常活躍的一年,具有開放、務實、自信的特點,至少有七個“第一次”。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新華網訪談直播間。到目前為止,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建立軍事關係,在109個國家設立武官處,有98個國家在華設立武官處,每年中國派出150多個軍事代表團出訪,也有200多個外軍代表團來華。我軍的對外交往,實現了由高層友好交往為主到多層次寬領域務實合作,由雙邊交往為主到雙邊與多邊並重,由一般性軍事專業交流為主到全方位對外交流的歷史性轉變。今天我們請到了知名戰略問題專家彭光謙少將與我們一起回顧2008年中國在軍事外交領域取得的成就。
彭光謙:軍事外交形象地講叫穿軍裝的外交,是在軍事領域裡的對外交往活動。古代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打仗時還有使者來回穿梭。兩國戰爭狀態下,外交活動是少不了的。當代的外交更加活躍一些。新中國建國以來到現在,軍事外交領域做了大量工作。從建國到之後的30年,中國軍事外交的重點是立足於維護國家的生存利益,維護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那時候有外國敵對勢力對我們包圍封鎖的情況下,軍事外交就是打破外圍的封鎖,維護國家的生存。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軍事交往活動更加活躍,在對外交往上有一些新的變化、新的發展。總的來看,我們國家的軍事外交有兩個原則是必須堅持的。第一,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外交路線。第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另外,還有三個服從:第一,服從於國防與軍隊現代化建設。第二,為維護國家的安全、主權領土完整服務。第三,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服務。應該說我們國家幾十年來軍事外交的特色、特點和兩個堅持、三個服務是分不開的。
2008年中國軍事外交至少有七個“第一次”
主持人:下面請彭將軍給我們點評一下2008年中國軍事外交有哪些大事。
彭光謙:2008年軍事外交是非常活躍的一年,要講特點有六個字:就是開放、務實、自信。在2008年有很多事,在軍事領域或者軍事外交是第一次。據我掌握的信息範圍內,至少有七個第一次。
第一,中俄、中美2008年開通了國防部熱線,這是第一次。雙方國防部長通過熱線進行了談話。實際上中韓今年也開通了,這在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第二,2008年是梁光烈國防部長率團參加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簽署《上合組織成員國國防部合作協定》,這也是第一次,中國與外國簽訂多邊的安全領域的法律文件。雙邊協定以前有過,但是多邊還是第一次。
第三,2008年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第一次亮相。
第四,日本艦艇首次訪華。這是二戰以後日本艦艇第一次訪華,應該說是有史以來雙邊關係中友好訪問是第一次。
第五,中俄兩個大國邊境最後劃定,2008年在黑瞎子島進行了最後一次劃定,標志中俄之間的相互關係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第六,中印在印度土地上貝爾高姆地區進行聯合反恐訓練。中印反恐訓練不是第一次,2007年在中國昆明地區進行過一次,但是中國軍隊進入印度國土進行反恐訓練,這是第一次。
第七,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兩艘驅逐艦、一艘補給艦揚帆啓航,走出亞龍灣,走進亞丁彎,護航索馬里海域。
這幾件大事是非常鮮明的,標志著2008年中國軍事外交的程度活躍,聯絡廣泛,開放深入。所以開放、務實、自信,這七件事都能體現出來。
軍事透明度是相對的 要辯證看待
主持人:地區安全合作和多邊對話是新時期我國軍事外交一大亮點。2008年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率團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並簽署了《上合組織成員國國防部合作協定》,請您分析一下其中的意義。
彭光謙:這是2008年的亮點之一,它的意義就在於有利於加強六國軍事領域的相互信任,協調應對地區面對的新挑戰、新威脅。應該說這個協定跟以往的類似協定有很大的不同:它和以往冷戰時期,比如美蘇簽訂一系列軍事協議完全不同,不帶有軍事集團、軍事同盟性質,不針對第三國。它代表一種新的安全觀,是在新的安全理念即平等、協作、互利、互信的基礎上,不針對第三國、不排他的協議,是主要應對地區的安全威脅,加強地區之間安全合作一個新的法律文件,其意義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