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4月3日在平壤為中國新任駐朝鮮大使劉洪才(第二排左二)及使館外交官和來訪的中國天津女排隊員舉行聯歡活動,打破訪華傳聞。 |
中評社香港4月9日電/韓國政府的情報功能亮起了紅燈。在天安艦事故調查過程中,不僅知情人屢屢洩密,政府和軍方對同一情報是否應公開也是判斷不一,國會議員濫用情報知情權也導致了很大混亂。尤其是,青瓦台因草率地預測“金正日訪中”,嘗到了顔面掃地的滋味。
一、青瓦台為“彰顯能力”自取其辱
韓國《朝鮮日報》報道,上月31日青瓦台發言人金恩慧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金正日訪中的可能性。她說:“可能性很大,正在密切關注。”其他青瓦台高層也證實了這一消息。所有媒體都援引金恩慧的話進行了報道。在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當記者向政府官員提問情報問題,無一例外會得到“事關情報,無可奉告”的標準答案,但是韓國政府的當局者,卻主動拋頭露面對外吐出了情報。
可是,到8日並沒有金正日訪中的動向,使青瓦台丟盡顔面。可是,尤嫌不夠丟臉,國情院院長元世勛6日在國會再次說“金正日有可能25日左右訪問中國”,繼青瓦台之後自告奮勇地把國情院拉上了情報能力的檢驗台。
二、議員們一五一十地公開情報
國會國防委員長金鶴松5日指出了2艘朝鮮潛艇出沒的日期和次數,甚至點明了潛艇與基地進行通信的位置。這是等於表白我們有能力監聽朝鮮潛艇的通信。有關朝鮮軍隊動向的情報,由韓美共享,金鶴松也是前一天通過軍方的介紹得到了這一情報。而軍方感到匪夷所思的,他不是簡單言及“是否潛艇移動”,而是一五一十地公開了情報內容本身。軍方人士說:“這樣,朝鮮勢必採取防範措施,共享情報的美國則越來越不信任我們。”
民主黨議員李鐘傑從失蹤者家屬那裡收集了情報,認為一失蹤人員在事故發生當日9時16分因“發生緊急情況”中斷了聯繫,推測艦艇沉沒時間9時22分之前發生過某種“狀況”。而不少媒體據此反覆報道“9時16分發生不明狀況”達一周之久。但是生存者一致證言說,“9時22分以前,沒有什麼狀況發生”,軍方也證實李鐘傑所說的“緊急情況”的通話並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