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軍艦或與民船混雜部署挑戰解放軍
儘管台灣海軍普遍忽視其低端能力,但富有想象力的戰術及作戰概念——其中一些理論得到台灣戰略家的支持——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上述缺點。例如,台灣海軍可將其海洋拒止艦隊分散部署在台灣島周圍海域,在沿海洞穴或人工掩體部署艦艇和支持設施。這樣一來,這支被分散的海洋拒止艦隊就可在距離台灣島或遠或近的地方對解放軍資產發動攻擊。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在台灣東部沿海地區部署大量快速供給艇可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複雜化解放軍探測、跟蹤並瞄准台海軍艦艇的努力。另外,台海軍艦艇也可在澎湖群島背後活動,利用島嶼做掩護,等待發動“蜂群”攻擊的時機。
一些台灣戰略家已經在考慮這種情況。台灣空軍退役將軍李奎發(音)建議台海軍將其小型艦艇隱藏在民用港口之中,將之混合入台灣大型漁船船隊之中。台灣海軍李利德(音)上校建議稱海台軍利用戰艦和武裝漁船,對大陸水面戰艦發動飽和攻擊。這樣的不規則戰術將對中國海軍構成極大的挑戰。
更重要的是,台灣將軍民船舶混合在一起的做法將迫使中國作出艱難的選擇。如果解放軍選擇搶攻台灣海軍艦隊——不顧及艦隊所在位置——那麼其將被迫瞄准非軍事地點。此舉勢必會造成台灣漁民和非戰鬥人員傷亡。這樣一來,中國大陸就會被披上侵略者的外衣——提高台灣人民反抗意識,增加美國干預的可能性,導致國際社會譴責中國政府。然而,如果解放軍抑制戰爭規模,避免戰火蔓延至台海軍艦艇駐地,那麼在台海軍海洋拒止作戰中選擇退讓。無論以哪種方式,台北都會在惡劣的戰略環境中獲得急需的優勢。
這一切聽起來很簡單,但根據軍事理論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的觀察:“最簡單的事在戰略事務中也是難的”。在新現實環境下重組軍事機構時尤為如此。政治軍事領導人的強大壓力會導致和平時期的改革,但這是個例外。如果一種體制不受到衝擊,它就會一如既往的運行。2008年發表在《海軍軍事學院評論》的一篇文章中,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學者威廉.默裡建議台北重新考慮其軍事戰略,將攻擊姿態轉變為防守姿態。不過,這一文章遭到了台灣的反對。很顯然,台灣官員非常不願意承認解放軍的軍事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