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春燕:
我們來看一下有一些什麼樣的評論。對於美國這樣的做法,加拿大《環球郵報》的評論說,“美國曾經多年冷眼關注中國在東亞日漸擴張的影響力,如今重新介入東亞事務,從東北亞和東南亞兩條邊界“圍堵中國”,用了“圍堵中國”這個詞。
香港《東方日報》的評論是,“美國的軍事霸權是它圍堵中國的最後防線,美國自恃仍然占有優勢,並且認為可以以此為武器來逼中國在其它方面讓利就範。”
我看這一次很多媒體的評論都用了“圍堵中國”這個詞,我們也知道其實奧巴馬上台之初就說,他要成為太平洋總統,是不是這也意味著美國的戰略重心已經逐漸轉移到亞太地區?“圍堵中國”是不是他下一階段的戰略重心呢?
袁鵬:
我覺得他的戰略重心從歐洲,從中東逐漸地向亞太轉移,這個趨勢是很明顯的,但是轉移到亞太是不是就能做成“圍堵中國”的一個包圍圈,這個我覺得很難,表面上看美國在中亞有駐軍,美國在阿拉伯、巴基斯坦,在反恐,通過反恐也做一些布局,美印關係的提升,還有在黃海的軍演提升,美韓、美日同盟關係。
專家觀點:插手南海反映美國對中國崛起的無奈和焦慮
還有最近利用南海問題拉近跟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的關係,似乎形成了一個對中國的圍堵態勢。但是另外一方面看,我覺得與其是在圍堵,不如是因為中國的強大和發展,是一個無可奈何的防範,是一個防範的布局。同時中國在西北,我們有上海合作組織,在東北亞我們通過東方會談,在東南亞,我們有10+1、10+3,等經貿的一種機制,所以通過這種軍事的圍堵,在21世紀,在信息化,在全球化,在多極化的時代,我覺得只是一廂情願的幻想。至於媒體這樣炒作,我覺得與其我們跟著他去,還不如理性地去看待,這樣防止實現一個自我實現的一個預言。
尹卓:
而且現在客觀地說,美國國家戰略重點也並沒有已經完全轉移到亞太方向來,它在安全領域關注的一些焦點問題現在在亞太,比如說伊拉克、阿富汗,這是安全戰略,但是第一位的還是反恐,我們不要忘了,所有軍事戰略調整,目前為止,我們能看到,到2035年戰略調整,關注的主要還是在反恐上面,這個問題不要忽略了,所以在這方面的一些舉措要放到美國全球戰略這個角度來看。
正在評論:美國戰略調整轉向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