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母群的任務需求
保護北大西洋航線、在巴倫支海掩護攻擊核潛艇、於歐洲側翼戰場掩護陸戰隊登陸這三大任務中,航母群的首要任務都是提供空中掩護,保護自身和運輸/登陸船隊不受到蘇聯遠程航空兵和反艦導彈的打擊;其次是打擊蘇聯水面艦艇和陸基航空兵部隊,以及濱海區域的重要目標;再次是防禦蘇聯潛艇的滲透攻擊。
艦隊防空任務的需求取決於蘇聯海軍航空兵的攻擊能力。在冷戰時期,蘇聯海軍為了抗衡美國航母戰鬥群,建立了龐大的海上偵察作戰體系,部署了包括海洋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遠程偵察機、電子偵察船、攻擊核潛艇在內的多種偵察平台,用於搜索、跟蹤美國航母戰鬥群。同時部署了數百架圖-95、圖-22、圖-26轟炸機、光榮級導彈巡洋艦、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等大型作戰平台,用於發射廚房、王魚、花崗岩、海難等遠程反艦導彈。通過幾十年的建設,紅海軍具備了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組織對航母群實施集團軍級空中進攻作戰的能力,對美國航母群構成了巨大威脅。
按照蘇聯海軍的作戰流程,首先由海洋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確定航母群所在海域;然後調動圖-95RT偵察機用其巨大的雷達搜索半徑400千米範圍內的海域,確定目標具體位置;而後轟炸機群將以小群、多路的方式發起連續進攻,從不同方向發射射程400-600千米的遠程反艦導彈,摧毀整個航母群。如果位置合適,水面艦艇部隊和潛艇部隊也將參與攻擊。假定有2個轟炸機團、1艘奧斯卡潛艇參與攻擊,發射的反艦導彈可能達到100枚之多。
為了防禦蘇聯海軍航空兵的攻擊,美國航母群不得不建立了十分強大的防空作戰系統。首先,航母上搭載5架E-2預警機,全天不間斷保持在艦隊前方185千米處有一架實施巡邏,可發現距離艦隊500-700千米的大型目標,提供15-48分鐘的預警時間。其次,航母搭載24架F-14重型戰鬥機,配備AIM-54遠程空空導彈,從接到起飛命令開始,最短可以在25分鐘內對300千米距離上的目標實施攔截;單航母戰鬥群可以保持4架F-14戰鬥機在空中巡邏,從而直接打擊尚未發射反艦導彈的蘇聯轟炸機。第三,美國航母群的護航艦艇十分突出防空性能,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伯克級驅逐艦都裝備了宙斯盾防空系統,佩里級護衛艦也能使用標準-1區域防空導彈,而他們的反艦作戰能力則相對低下。
攻擊能力是航母群建立和發展的基礎,對美國海軍來說,能夠快速部署的強大艦載攻擊機群是對蘇爭奪制海權、對國會搶奪軍費預算的利器。對蘇聯3艘現代級驅逐艦、2艘勇敢級驅逐艦、2艘光榮級巡洋艦、1艘基洛夫級巡洋艦組成的艦隊而言,可同時攔截40多個目標,為了確保攻擊成功率,航母攻擊機群必須能夠投射超過這個數量的反艦導彈,在400千米的攻擊距離上,12架A-6或24架FA-18攻擊機都可以做到這一點。在對地攻擊時,美國空軍在海灣戰爭中的攻擊編隊通長油16-24架F-16戰鬥機組成,所以海軍航母戰鬥群也要搭載至少24架輕型攻擊機,如此才能確保有足夠的攻擊能力。
在執行攻擊任務時,攻擊機群深入敵方空域,難以得到己方的空中情報保障,只有遙遠的、不進入敵方控制空域的E-2可以提供一點支持,因此難以在同等水平的對手面前的全身而退。我國在60-70年代的國土防空作戰中,用殲-6連續取得20多次空戰勝利,靠的就是國土防空體系提供的情報支持,所以說,航母攻擊機群絕不可以單獨面對強大的敵人,否則損失會慘不忍睹。為了彌補在空情保障方面的劣勢,美國航母搭載了6架EA-6電子干擾機,破壞對方雷達對空情信息的掌握,干擾火控雷達對飛機的跟蹤,拉平雙方在情報保障方面的差距,以減少攻擊機群的損失。
為了完成防空任務,航母搭載了5架E-2預警機和24架F-14戰鬥機;為了執行攻擊任務,準備了12架A-6和24架FA-18攻擊機,還有6架EA-6電子干擾機,這就構成了美國航母艦載機群的主力。這些飛機連同S-2反潛機、SH-60反潛直升機構成了完整的航母艦載機聯隊,其編制均衡、用途廣泛、使用靈活,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艦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