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航母群的任務需求
在60年代,紅海軍戰略核潛艇的導彈射程尚小,必須跑到大西洋中部或東太平洋海域巡邏,在美國海軍的控制下生存能力十分低下。到了70、80年代,德爾塔級、台風級核潛艇在巴倫支海和鄂霍次克海的堡壘海域內就能打擊美國本土全境,安全系數大為提高。由於這裡距離蘇聯本土很近,在紅海軍陸基航空兵的打擊範圍內,美國海軍只能派遣攻擊核潛艇來實施獵殺,所以紅海軍航母戰鬥群的首要任務就是反潛。
在60年代,蘇聯海軍發展了莫斯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該艦滿載排水量1.9萬噸,搭載15架反潛直升機,可以不間斷維持3-4架直升機升空巡邏,足以壓制航母群30海裡範圍內的核潛艇。但是相對於寬闊的巴倫支海而言,區區半徑30海裡的海域實在太小,不足以讓戰略核潛艇安心巡邏,因此莫斯科級只建造了2艘,沒有後續發展。
到了70年代,蘇聯研製了4艘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被某些人譏笑為不倫不類的鳥中蝙蝠,但實際上這是專為蘇聯海軍近海防禦體系而設計的強大戰艦。在70年代後期,蘇聯戰略核潛艇的導彈射程已經滿足在堡壘海域內作戰的要求,不需要前出北大西洋實施巡邏,因此陸基航空兵的圖-142反潛機足以在其巡邏海域實施反潛壓制,對艦載航空兵的反潛壓力降低。與此同時,美國航母已經換裝F-14、A-6、FA-18等先進機型,魚叉反艦導彈也投入使用,攻擊機群不再單一使用鐵炸彈,反艦作戰能力大為加強,對蘇聯水面艦艇部隊的壓力大增。
面對這種情況,蘇聯海軍大力強化自身防空作戰能力,先後裝備了SA-N-6遠程艦空導彈、SA-N-12中程艦空導彈,防空火力大為提高。但是,被動防禦永遠解決不了問題,防空的問題還是需要戰鬥機來解決。在70年代中期,蘇聯手裡只有米格-23戰鬥機和米格-25截擊機,其航程勉強也能滿足巴倫支海防空做戰的任務,但是反應速度肯定不及航母自身搭載的飛機速度快。為此基輔級搭載了12架雅克-38垂直起降戰鬥機,可以用於在艦隊上空實施巡邏,攔截北約反潛巡邏機和攻擊機。
不過戰鬥機防空巡邏還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擊沉敵人的軍艦才是最好的辦法。基輔級上安裝了8-12枚SS-N-12遠程反艦導彈,可以攻擊600千米範圍內的敵艦,單枚即可重創美國航母,威力超過1架A-6攻擊機攜帶的4枚魚叉反艦導彈,其核戰鬥部型號更是無與倫比。攜帶這種遠程反艦導彈,使得基輔級航母無需搭載攻擊機群即可擁有巨大的對海攻擊能力,以犧牲作戰靈活性為代價加強了攻擊能力,這對面臨美國航母群沉重壓力,又不需要遠洋進攻作戰的蘇聯海軍來說是十分值得的。
蘇聯海軍重反艦、反潛作戰的思想不僅體現在艦載機選擇上,其艦隊編成也是一樣,基洛夫級、光榮級巡洋艦都搭載了重型反艦導彈,十分突出艦隊的遠程反艦作戰能力。現代級驅逐艦雖然只是編隊中的小角色,但同樣突出反艦作戰任務,配備了8枚SS-N-22反艦導彈和2座雙聯裝130毫米艦炮,中近距離反艦作戰能力十分突出,遠遠超過美國伯克級驅逐艦,十分適合在黑海、東地中海、挪威海這樣的狹窄海區內作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