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7日電/法治周末文章:中國在南海面臨三類對手,一是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國家,以菲律賓、越南為代表,焦點是南海部分島礁的主權歸屬和海域管轄權之爭;二是東盟,雖然他們不捲入南海爭議,但除此以外的所有南海事務,他們都用同一個聲音對中國;第三就是周邊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他們在圍觀南海局勢,除了保證他們自身利益之外,還在觀望南海事態的發展
中國與東盟簽署南海實施準則
7月20日,中國與東盟通過談判就《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實施準則達成一致,《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是東盟國家在1992年宣布的,宣布10年後,中國才同意與東盟簽署該宣言。
7月21日,中國外長楊潔篪與東盟十國外長正式簽署這份一頁長的實施準則,實施準則包括6項共識:在南海進行防災、減災、南海海洋的科研考察,以及南海的一些搜救活動等。
這一實施準則的簽署與今年東盟輪值國印尼的大力推動不無關係。7月19日,東盟十國外長會議召開,印尼總統尤多約諾對9年仍沒有達成落實《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實施準則感到不耐煩。他說:“事情不必進展得如此緩慢吧。”
事實上,實施準則在東盟的出台也經歷了一番周折。7月19日,就在東盟外長會議即將對實施準則達成一致時,菲律賓外長羅薩里奧卻臨時提出新的建議,他認為在敲定實施準則之前,應先釐清爭議海域的範圍,在還沒有搞清楚中國南海“九段線”的情況下,討論實施準則是不實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