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海軍現代級“寧波”號導彈驅逐艦。 |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青年參考》編者按:當前,中俄海上聯合軍演正緊鑼密鼓地展開。在中方參演艦艇序列中,人們再度發現了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引進的俄制“現代”級驅逐艦的身影。或許是巧合,最新一期出版的香港《亞太防務》雜誌,刊登署名“扎馬”的文章,披露了中方引進該型戰艦的前後經過。本報現將文中部分內容摘編如下,不代表證實其中觀點。
台海危機催生巨額軍購
20世紀90年代,中國海軍艦艇數量居世界第三,但艦艇性能與美俄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存在巨大差距,甚至沒有一艘堪與台灣海軍新型水面艦艇平等對抗。顯然,要想改變被動局面,中方必須保證迅速擁有一種性能先進、具有較強對海、對空及反潛作戰能力的新型驅逐艦,充當水面艦隊的“拳頭”。而當時,中國大陸新一代主戰艦艇還處在初期設計階段,短期內無法滿足軍事鬥爭要求,只有通過進口才能解燃眉之急。
與此同時,繼承大部分蘇聯武裝力量的俄羅斯飽受“休克療法”折磨,為換取急需的外匯,願意將較先進的武器裝備推向國際市場。在雙方的默契下,中國海軍開始有意識地對俄軍現役艦艇進行接觸,尤其是1993年4月,俄太平洋艦隊一艘“現代”級驅逐艦訪華,中方借機對該艦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經過一番對比,中國軍方的研究重點開始集中到“現代”級艦上,並從次年開始與俄方商討引進的可能性。
1996年的台海危機,加速了中國引進俄制驅逐艦的進程。時任俄國家武器裝備出口總局局長卡圖京少將回憶,從1996年下半年開始,中國代表團密集訪俄,“夜以繼日的談判與陪同參觀,讓總局的許多同事患上了腰椎病”。次年8月,俄羅斯媒體率先傳出消息,稱中俄簽署了價值8億美元的軍艦採購合同,中方決定購進兩艘“現代”級艦及相關武器系統(包括艦載直升機),工程編號為“956E”,其中字母“E”代表“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