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記者 黃蔚編譯報道)立夏次日(5月6日),北京再次出現霧霾天氣,全市35個監測站空氣品質無一低於5級重度污染。中國在環保問題上到底應該何去何從呢?對此,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日刊登資深記者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的評論文章稱,在中國日益富足、國際地位穩步提高的當下,中國應該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環境保護,不僅地方官方應該轉換政績觀,商人也應該更加注重社會責任。
文章編譯如下:
當前,“北京空氣污染指數(China Air Pollution Index)”成了北京最火的手機應用,這款應用既讓人上癮又讓人不安。最近住進一家酒店的40層之後,我甚至連對面的一幢樓都看不見,而原因正是籠罩在北京上空的霧霾,“北京空氣污染指數”這一應用顯示北京當天的PM2.5值為250。
幾個星期前我甚至經歷北京PM2.5值為350的糟糕天氣,即便是在車中,我也能感覺到眼睛刺痛和肺部疼痛。在今年1月份時,北京曾出現過PM2.5值瀕臨1000的極端天氣,當時美國大使館建議人們儘量不要外出、窗戶緊閉。憑心而論,如果大風吹走污染物,北京的天可以湛藍湛藍,四處走走將成為一件讓人享受的事情。
然而,嗆人的霧霾不得不促使領導人重新考慮中國前行的目標。經濟快速發展所催生的城市如果不適宜人類居住又有何意義呢?醫學雜誌《柳葉刀》去年刊登一篇論文表示,僅僅2010年一年時間,(中國的)空氣污染或已導致120萬人提早死亡——對於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這一數字也是龐大得驚人的。
|